灣區房•地產

房地產商籌資本 今年預計賣多買少

美國多家上市地產公司2016年預計以賣出物業為出。圖為紐約證交所。 (攝影:Daibing / 大紀元)

【大紀元2016年05月29日訊】(大紀元舊金山編譯組報導)今年初的一項地產調查發現,全美大多數上市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和房地產企業預計今年會大量釋出房源。這些公司的房產賣出將要比購入多兩倍以上。房地產分析公司CoStar也解讀了80家上市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和房地產公司所提供的2016年公司營運概要。

在這些公司的報告中發現,很多信託基金和房地產公司都準備通過物業銷售來獲得資金進行收購、開發和重建。

多數公司將著重賣房業務

雖然沒有所有房地產企業提供的指南,但迄今為止有近一半公開交易的股票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準備通過賣房獲得資金。這些公司透露,他們預計今年銷售房產略多於207億美元,而只花98億在收購上。

迄今為止賣出最多的是山姆•澤爾的資產住宅公司(Equity Residential)。這家REIT公司經營多戶型公寓買賣,預計今年房產銷售會達74億美元,目前占所有已報告的REIT公司銷售總和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表示,本年只計畫支出6億美元投資一些高端物業。

但資產住宅公司的今年度銷售額已經完成一大塊。1月份,該公司就向星木資本集團(Starwood Capital Group)的下屬公司,售出價值53億6500萬美元的房地產單位,平均每套房價格約為23萬634美元。

不過資產住宅公司執行長兼總裁大衛•內瑟卡(David Neithercut)也說:其它公司和大投資者的競爭導致當今市場房屋價格的高漲,使我們再投資買房時面臨挑戰。因此,資產住宅公司做了一個60億美元的資本回收計劃。

資產住宅公司打算今年用售房的資金再投資到高密度的城市地區,尤其是靠近公共交通設施和靠近就業中心的地帶。目前正在開發10處近4,000套住房,總金額達20億美元。

此外,開發和重建成本也是前五名房地產大賣家的公司中的重要考慮部分。

預計排名前五位的房地產大賣家:

獲取資金再進行投資

普洛斯公司同時正在開發價值20億美元的物業,共計2億5千5百萬平方英尺。在2015年第四季度,自由財產信托公司(Liberty Property Trust)還興建了5處物業,總成本7,530萬美元,租賃面積共計67.8萬平方英尺。目前正計劃投資1.076億以及一個2.52億美元的項目。

自由財產信托公司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比爾・翰考斯基(Bill Hankowsky)表示,即使今年金融市場起起伏伏,但房地產市場依然強勁,我們預計2016年將再創佳績。

另一家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布蘭迪灣房地產信托公司,在去年基本完成投資重組。在過去的13個月,它累計銷售了11億的物業,包括今年不久前剛把58個辦公物業(390萬平方英尺)賣給齊夫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價值達3.981億。

布蘭迪灣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傑拉德・斯溫尼表示,這些脫手的房產是本公司非核心項目,分布在賓夕法尼亞州、新澤西州、特拉華州、里士滿(弗吉尼亞)和北弗吉尼亞。這些交易顯著增加了公司的資本,降低了債務。

上個季度(2015年第4季),布蘭迪灣開始與汽車制造商斯巴魯(Subaru)開發建造其北美總部,地點位於新澤西州的卡姆登(Camden, N.J),面積25萬平方英尺。

預計排名前五位的房地產大買家

買家出資略保守

最大淨買家——道格拉斯埃米特公司,位於洛杉磯,並未提供關於物業賣出的信息,但今年2月它們宣布收購了洛杉磯韋斯特伍德(Westwood)的4個寫字樓,共計超過170萬平方英尺,價值13.4億美元。

同時,醫生房地產信托2015年總房地產資產翻了一倍。該公司的總裁和CEO約翰・托馬斯表示,預計2016年還會有類似增長。在目前對房地產很有利的市場影響下,該公司還在洽談一個價值7.5億到1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醫生房地產並公布其在5個州將購入1億美元的7處物業。

埃塞克斯財產信托目前傾向於在加州的連排房收購發展。其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斯蓋爾說:到目前為止,收購市場幾乎不受全球經濟影響,上限利率(Cap rate)也沒有太大的變動。他說使用自家公司的算法,目前優質的物業和地點,其上限利率大概在4.25%,但更積極的買家往往是到了4%就行動了。

在發展方面,斯蓋爾也說,他認為有3個顯著潛在的不利因素:貸款機構收緊放貸建造;各市府要求開發商提供更多低收入住房需求;建築成本每兩年增長10%,因為熟練勞動力不足。

SL綠色房地產的首席執行官馬克・霍利迪認為:盡管應警告投資者曼哈頓商業地產今年可能開始從頂峰回落,但是仍會有一些很好的買入機會。不過紐約辦事處的房地產信托公司將會很挑剔。

霍利迪認為今年可能會有一、兩個有趣的機會去購買曼哈頓地產。但SL綠色房地產公司會一如既往,非常謹慎地收購。

要想定期快速瀏覽一週新聞集錦,請點這裡。

責任編輯:李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