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大陸經濟學者:反腐有利於房產去庫存

【大紀元2016年0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習近平主政以後,在大力反腐的同時,經濟上推行供給側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房地產市場去庫存。有大陸經濟學者表示,大陸的反腐對於房產去庫存起到了有利的正面作用。

在6月28日到29日的安信證券2016年中期投資策略會上,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演講中表達了以上觀點。

他以大陸二線城市為例表示,近兩年來,不同城市的房產去庫存效果不同。那些有重要職位高官在反腐中落馬的城市,房產去庫存做得更徹底,這可以從銷售、新開工增速、土地購置面積等方面得到證實。

他表示,反腐敗對大陸經濟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短期內表現為房地產去庫存加速,中長期看則有益於房地產市場正常化。大陸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核心問題就是去庫存。

對比分析後發現:反腐與房地產去庫存效果有關

高善文把大陸的二線城市分成兩個對比組,一組是有重要行政官員因腐敗問題落馬的城市,另一組是沒有這一問題的城市。

以2014年1月份為時間界限,他經過對比發現,之前這兩組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銷售情況基本持平,幾乎沒有差異,但是在2014年1月份之後,有重要職位貪腐官員落馬的城市,其房地產銷售出現增速。

另外,兩組城市的房地產新開工總體增速在2014年1月份之前幾乎沒有差異,但之後的大約6個到8個季度的時間裏,有重要貪腐官員落馬的城市中房地產市場新開工出現較大幅度下滑,新開工量低。

再有,2014年1月份之後,有重要職位貪腐官員落馬的城市,其土地購置面積也出現更大幅度下滑。

高善文表示,這些可以證明,當一個城市有重要官員因貪腐落馬後,這個城市在隨後的一兩年時間內,土地市場和新開工更受到抑制,進而加速了這個城市房產去庫存的過程。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今年4月初曾表示,現在房產庫存量大的地區,都是過去土地財政大量賣地的地區。

公開資料顯示,大陸土地財政興盛於1980年代末期(江澤民執政時期),最初從深圳開始擴大到大陸各地。由於中共統治下土地「國有」,所以中共地方政府藉此將城市土地大規模高價出讓給房地產企業,目的是創造短期經濟發展數據、追求個人政績,同時也不乏中飽私囊的貪腐行為。

地方政府同時設立融資平台,通常是城建公司等,向銀行借錢開發房地產,導致幾十年來房地產投資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依賴產業。

房地產與金融資深評論人黃立沖表示,繼續依賴土地財政解決不了問題,土地出讓的結果是產生更多的庫存,浪費資源,產生的只是短期的GDP。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