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

遊遍天下一場空 5萬元琦程創羽絨衣觀光工廠

張慶鐘熟諳降低成本的工法,將致力提升羽毛產業競爭力。(賴友容/大紀元)

【大紀元2016年09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台灣台南報導)27歲就獨當一面受託建廠負責營運的張慶鐘,因不知人間險惡,創業再三被倒債,剩5萬元從豬舍再起程;他至日本學習羽絨被製作,到大陸、東南亞生產羽絨衣被,讓產品遊遍天下,終於回到台南打造國王家族羽絨服飾觀光工廠;他從20歲起在這行業打拼了35年,他盼望轉變歷練成果,將羽絨衣被機能化,提升台灣羽毛產業競爭力。

張慶鐘出身台南草地,台南高工板金科一畢業,旋即投身職場拿剪刀剪鐵皮賺錢分擔家計,但不合興趣,再以第一志願考入亞東工專(亞東技術學院前身)製衣工程,註定這輩子與剪刀有緣,他晚上打工或到夜市推銷產品,念書沒花家人的錢外,還積存從商的本錢。

退伍後受僱苗栗後龍一家羽絨衣廠,被派到日本學習羽絨被製作,回台生產銷日的訂單,他住宿舍樂於日夜學習,自我要求甚麼都要學會,機器壞了學著修,也學裁縫車,順利改善加工流程,節省工時成本。練就一身羽絨衣被製作技術,兩年後離職帶女同事回故鄉結婚。

27歲獨當一面 肩負大陸建廠及營運

合隆毛廠聘他於台南廠開發羽絨被,1年半後(1989年)投資中國深圳,派他(當年27歲)去建廠,原預定90個員工規模,但他加倍蓋了300人廠房,又提議生產羽絨衣,自己兼業務幫忙拿訂單,最後離職時廠房已是2,000人規模,談起往事他自嘲「搞得很大」。

回到台灣(1995年)他思索如何走未來的路,決定往上游紡織業發展,到軍中同袍開設的工廠做業務,為了解匹布、織布與染整業,無所謂薪資由6位數縮水成2萬元,但第2個月就要求改為抽成制薪俸,2年後首次獨資創業做匹布買賣生意。

至此他已經歷練成專才,從紡織、成衣、羽毛加工、羽絨產品等樣樣通,還會成衣的打版、設計,拿訂單或行銷都難不倒他;這些歷練讓他找到降低成本的工法,提高羽絨產品的CP值、及競爭力。

不知江湖險惡 投資血本無歸

他一帆風順,做到了「三十而立」,然考驗才要開始,磨練他「五十而知天命」。1998年底他被朋友倒債3千萬元,自嘆「不知江湖險惡」,害他血本無歸。他沒辦法工作了,整天只想著如何追回欠款,心情沮喪到極點,走路踢到石頭也怪石頭欺負他。

還好,張慶鐘能夠覺醒,認為「應該到人生最低潮了,不能再陷下去了,得好好開始工作」,便找討債公司全權處理,協商認賠後分60個月只拿回400萬元,同時他被供應商(同袍)告詐欺,必須還欠款。債務問題一解決,他這半生努力從此歸零。

草創時期在豬舍中所安裝的羽絨填充機。(賴友容/大紀元)

5萬元創業 從豬舍再起程

1999年底他回七股借老爸豬舍創業,父子合力打通豬舍,改為羽絨加工廠。他跟老婆說:「身上只剩5萬元,就拿這5萬元創業」。靠豐富的實力很快拿到「遊遍天下」6千條羽絨被訂單。當下又找回工作熱忱,他自忖「我們開始了,沒問題的」。同時公司取名「琦程」,起程之意。

張慶鐘僱用3人幫忙,加上老婆共5個員工,豬舍裡掛起蚊帳防羽毛填充外洩,就在煙霧瀰漫中日夜不停趕貨。當時忙碌當中不忘玩元旦跨年,在地上畫一條線,一起倒數計時然後跨過線跨年,輕鬆一下又繼續趕工。

這年冬天辛苦拼,賺進了近200萬元,他自稱:「經歷所磨出的實力是一等一,好好幹哪有輸人的理由」。為了儘快翻轉,馬上在豬舍旁甘蔗田蓋起工廠,並前進東南亞,又開始他熟稔的貿易生意,「抖一抖身子」落下一地羽絨,38歲的張慶鐘又從新爬起來了。

張慶鐘生意做很大,利潤卻微薄時有賠償損失。2003年電視購物代理公司給他跳票近400萬元,這家以3個商標及電視購物代理營運權賠償他;2006年羽絨代工老主顧倒閉欠債,換來「遊遍天下」商標授權。「公司體質不錯不影響營運,只是一直做白工」,他還得繼續打拼。

單做羽絨產品,常形成夏天玩、冬天忙的營運窘態,幾經考量於2008年下決心開始生產自家品牌的吸濕排汗服飾。2010年再以遊遍天下成立新公司,並將營運完全由外銷導向內銷,反而開始賺錢了。

張慶鐘剩5萬元創業,從豬舍再起程,從此翻身而起。(賴友容/大紀元)

天助自助 設觀光工廠發展機能性服飾

囤積羽絨被需要蓋倉庫,尋覓中路過一家貨運場,也没進入察看,也沒問面積,「開玩笑」心境下隨便跟仲介殺個價,陰錯陽差竟以6折價買到了,交易後發現有棟漂亮房子,高興「檢到寶」,著手進行蓋倉庫。好運接著來囉!他感謝老天爺幫忙,連兩年羽絨被在冬天大賣,才結清了所有開銷,全部搞定下來,「看來最辛苦的時候都過去了」。

去年趕風潮申設觀光工廠,利用蓋好的新倉庫加以改造,命名為「國王家族羽絨服飾觀光工廠」。國王家族的羽絨產品將賦予機能性,使用膠原蛋白布料、防水羽絨或遠紅外線,售價甚至於可以推高10倍。觀光工廠已評鑑通過,預定今年底立冬開幕,邁入幸福新里程。◇

羽絨衣透過手工填充羽絨原料。(賴友容/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