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電信詐騙 ?銀行存款一夜蒸發

【大紀元2017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明明綜合報導)電信詐騙手法不斷升級,防不勝防,兩名白領銀行卡裡幾十萬存款,一夜之間蒸發。

據看看新聞Knews報導,上海丁小姐在一家外企上班,早7點起床,她看見手機上有兩條來自銀行和手機運營商的短信,發送時間分別是凌晨3:43和4:12。起初她並沒有在意,為保險起見,丁小姐還是查了一下銀行帳戶,發現10萬多元存款一夜間歸零。

陳先生是國企高管,他也在一夜間被轉走28萬,其中1萬是工資,27萬是剛剛到期的理財。

兩人都說,平時很注意用卡安全,卡不離身,密碼從未泄露,轉帳用U盾,上網用專業版網銀。那卡裡的錢怎麼憑空消失了呢?

攻破用戶網銀密碼

丁小姐噩夢還沒完。在銀行卡餘額被盜後,她還遭遇信用卡被盜刷,甚至「被申請」7萬元浦發銀行萬用金貸款,而這些債務,自然都算在丁小姐頭上。

所有這一切都是從凌晨收到的那兩條蹊蹺短信開始的。第一條來自銀行的短信表明,犯罪分子已登錄丁小姐銀行帳戶。那麼銀行帳戶是怎麼被攻破的呢?

犯罪分子找來一些黑客,把批量生成的電話號碼掃進各類網站,把電話號碼對應的登錄密碼掃出來,相當於盜取用戶網絡身分,業界稱為「撞庫」。撞(數據)庫速度很快,每分鐘能跑1,000個,警方稱,成功率在50%以上。

利用撞庫攻破密碼登陸網銀後,要轉帳,還需要隨機驗證碼。現在金融機構採取雙因子認證,就是兩把鑰匙,其中一把是用戶自設的密碼,第二把是銀行隨機發送到用戶手機的驗證碼。

要拿到驗證碼,自然需要再攻破你的手機,讀到你的短信。騙子登錄你的手機營業廳後,會開通短信過濾和短信保管功能。

自助換卡獲取第二把鑰匙

在警方提醒下,運營商發現安全漏洞,關閉相關的短信過濾和保管功能。原以為騙子可偃旗息鼓,但他們開發新手法:換卡。

騙子利用受害者手機號和密碼登錄營業廳,申請升級手機SIM卡。運營商一般默認登錄人就是持卡人本人,再加上隨機動態碼驗證,因而跳過更多身分驗證環節,將卡快遞到指定地址。這本是便利服務,但殊不知,此時持卡人的登錄密碼已被攻破,驗證碼和短信通知也被攔截,所以新卡在持卡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寄到騙子手上。當新卡一旦被激活,真正持卡人手上的這張卡就自動失效。

 3.2億條信息被攻破

此次警方截獲騙子破解的用戶信息有3.2億條,如按中國人均一部手機計算,意味著每4人就有1人信息被攻破。黃浦警方從海南將本案的4名嫌犯帶回上海。據說抓捕時,有人還在「撞庫」呢。

防範提示:用戶、運營商、銀行都需小心

警察玩笑地說,要想帳戶不被盜,最簡單的方式是不要開通網絡版和手機版,因為多一個平台,安全性就降低一分。

對於用戶來說,目前只能採用以下幾條措施儘可能保護自己。

1、保證密碼足夠複雜,並妥善保管,防止泄漏

2、各網站密碼不要相同

3、一旦發現手機不能用,立即將銀行卡掛失

4、設置轉帳限額,調低信用卡額度

責任編輯: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