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調查:2017大陸金融風險主要來自企業債務

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2017年大陸金融風險主要來自於債務風險,而整體債務中風險最大的是企業債務。(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7年0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近日一份調查顯示,2017年大陸金融風險主要來自於債務風險,而整體債務中風險最大的是企業債務,企業債務也是目前大陸經濟面臨的最大壓力。

《經濟觀察報》發起的每季度一次的調查結果顯示,金融風險主要來自於債務,這一選項的占比達到51%,大幅超過匯率、銀行表外等風險;而在債務風險當中,目前壓力最大的是企業債務。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包括投行、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的經濟學家,調查回收有效問卷77份。

分析人士表示,企業債務風險首先影響到銀行,同時,很多企業債務、地方債務都有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這也加大了債務風險。

2016年債市信用風險加劇。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2016年12月15日,共有88隻債券發生違約,涉及到52家發行企業,違約規模496.94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央企和國企的違約金額巨大。

比如,川煤集團2016年年中出現10億元短期融資券違約之後,年末又曝出10億元PPN(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也未能按期兌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東北特鋼九次違約後進行了破產重整,被市場人士稱為「違約王」。就在今年第一週,東北特鋼再次發布公告稱,應該於2017年1月15日付息的「13東特鋼MTN1」,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2017年仍然是企業償債高峰期,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債市到期規模10.2萬億元,雖然低於2016年的15.5萬億元,但相比2015年同期高出38%。

債務違約高發行業是產能過剩領域,2017年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信用狀況堪憂。虧損企業的信用狀況會繼續惡化,債券違約將加劇。

經濟界普遍認為,大陸產能過剩的主因在於30多年來中共利益集團的行業壟斷,中共治下的國有企業政企不分、中共黨委參與企業管理,長期以來令技術得不到有效提升、低端產品占比高,缺乏競爭力,導致企業虧損嚴重。

而中共政府對國有企業實行高額補貼,令虧損企業成為「殭屍企業」,僵而不死、資不抵債,拖累實體經濟的發展。

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11月份提交給美國國會的年報指出,大陸快速增長的企業債令當地經濟成長的可持續性遭受質疑,企業債在GDP的占比高達169%,令人憂心。

美國地緣政治情報戰術分析諮詢公司Stratfor的東亞分析師John Minnich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是拿新債來償還舊債,而不是用來支應長期投資。

北德意志州銀行首席大中華區經濟學家昆策(Frederik Kunze)擔心中國企業債務水平日益攀升,這可能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大隱憂。#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