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屏

北港燈區亮相 再現燈會原鄉風華

25日縣府在北港觀光大橋舉行燈區亮相記者會歡迎民眾來北港賞燈。(廖素貞/大紀元)

【大紀元2017年0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雲林人等待28年的台灣燈會終於要登場了,為了這次久盼的台灣燈會,雲林縣政府特別在花燈的發源地-北港設置了觀光大橋、水道頭,以及巷弄等主題燈區,更搭配交通部觀光局設置的「魚躍龍門」副燈、朝天宮的傳統花燈,將讓大家重溫北港宗聖台萬頭鑽動的勝景,並提早於2月7日開燈。

李進勇表示,北港朝天宮在1965年舉辦第一屆元宵節花燈展覽,迄今已超過50年,是國內花燈的原鄉;小時候跟著家人到宗聖台看電動花燈的記憶依然歷歷在目,當時萬人空巷的景象是許多人難忘的回憶,很開心等了28年,終於盼到了台灣燈會在雲林舉辦。而北港又是花燈的原鄉,更不能被忽略,因此設計了雙燈區(虎尾及北港燈區)。

因應觀光大橋是古時信眾通往朝天宮的必經之路,北港燈區特別在觀光大橋上陳設「百鳥朝鳳」主題燈組,聘請北港在地藝師黃志偉及吳登興,設計百隻鳥兒騰飛於橋體兩側,象徵信眾到北港朝拜媽祖的盛況;在橋的前端還有「仙松迎賓」,二棵蒼勁的老松,上面還棲息著幾隻白鶴和孔雀,相當吸睛。

觀光大橋上的百鳥朝鳳燈組,百隻鳥兒騰飛於橋體兩側,象徵信眾到北港朝拜媽祖的盛況。(廖素貞/大紀元)
觀光大橋上的百鳥朝鳳燈組,百隻鳥型花燈藤飛魚橋體兩側非常生動美麗。(廖素貞/大紀元)

另外「巷弄主題燈區」則結合北港老街巷弄中的地景特色,融入在地藝師電動花燈、藝閣車、盆偶裝置藝術及3D立體彩繪故事屋、傳統花燈,懷舊復古燈籠等,充分展現燈藝原鄉之原汁原味。

而「水道頭主題燈區」則結合北港人的宗教信仰,設計媽祖出巡陣頭,報馬仔、千里眼順風耳、以及媽祖鑾轎花燈組,還有北港特產榨麻油、北港小吃及古早味攤販花燈組,忠實呈現北港人的真實生活!

交通部觀光局也取材民間故事,在水道頭園區設置名為「魚躍龍門」的副燈,期盼在新春時節為遊客帶來飛躍高升、吉祥富貴的好兆頭。

已有320年歷史的北港朝天宮也因應這次台灣燈會,特別將廟中的燈飾照明全部翻新,將讓朝天宮無論在白天或是夜晚皆又亮又光明,象徵媽祖信仰在大家心中的崇高地位。

雲林縣府表示,為因應廣大遊客的需求,北港燈區提早於2月7日開燈,長達13天的燈期歡迎全國遊客來北港賞燈拜媽祖,品嘗北港小吃。

為了服務旅客高鐵雲林站-北港還有市區公車可搭,平日16班次假日24班次,詳細路線及班次表可上雲林縣府網站查詢。(http://www.yunlin.gov.tw/)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