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欲立於不敗 罩門在文化力

學者認為,中國崛起,把最差的文化力補上,就是重建國富民強最後一隻基柱。 (GREG BAKER/AFP)

人氣: 18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隨時代變遷,中華五千年文化不斷演繹,但本質從未改變。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表示,中華文化本質就是「讓人正面向上的力量」,中華文化不管歷經多少朝代、幾度分合都能迅速、毫無違和融合一致,或許傳統文化不完美,但內隱道理貫穿在聖賢古書教導中,外顯博大精神力量,影響後世、異族深遠。

「中華文化體現向善力量不亞於宗教所帶來的力道」,聶建中說,「你不必因心靈脆弱找寄託,也不需靠眾人集合而支撐,一個人以中華傳統文化來教化自己都能走上正途」,一語道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刨根對一個國家殺傷力很大,聶建中說,大陸歷經文革反文化,失去道德約束力,人們所做所為無限上綱,批鬥老師、父母、打倒孔家店、摧毀古剎寺院⋯⋯,反傳統文化產生社會弊端,使得中國整個毀滅。

當然,傳統文化軌道還在運行,向上的力道還存在,聶建中表示,「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就像四隻基柱,可讓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基。中國當局正在重拾中華傳統文化,想逐漸步上正軌,他認為,崛起中國,把最差的文化力補上,就是重建國富民強最後一隻基柱。

聶建中肯定傳統道德倫理重要性,最基本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與四維〈禮義廉恥)紮實研究能感受強大正面力量,只可惜這些古訓被台灣本土教育推翻,學生會覺得那是中國的、不重要,年輕人接受越來越少,台灣混亂、文化認同混淆、弊端漸顯。

不管文化、人權、宗教還是軍事上,有個潮流在拉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走向國際開放路線,聶建中說,這點越來越明顯,但開放到一定程度,人民聲音、團體集結足以壓倒中央聲音時,他就又收了,那是中國與中共交織下的環境背景。

目前的中國就是這樣,但是,政黨不能代表國家,中共與中國不同,就像過去台灣與國民黨,但台灣不等於國民黨是相同概念。聶建中認為,哲學思想家都希望改變世界、拯救人類,不管什麼主義,端看執政者運用多深,獨裁權力擴張統治者私慾,方向錯誤就可能是災難。不管中國、台灣,哪裡都是如此。◇

責任編輯:杜文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