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

需量競價10月飆新高 台電今年衝1000MW

【大紀元2017年10月23日訊】熱汗直流的夏季結束,台電供電稍鬆口氣。台電指出,今年需量競價累計至9月成本效益達新台幣1億元以上,10月申請量123.8萬瓩創下開辦以來新高,全年有望朝1000MW邁進。

根據台電統計資料指出,備轉容量率少於6%的天數從102年的1天,到105年已經達80天,106年累計至今,低於6%已經高達102天。

面對日益增加的用電需求,加上核一廠1、2號機及核二廠2號機無法運轉而減少的225.7萬瓩的電力缺口,台電除了拚命調度外,針對高壓用戶推出的需量競價,及住商低壓用戶的時間電價,希望能為台灣的供電力挽狂瀾。

簡單來說,需量競價就是以電費扣減做為誘因,請高壓用戶在尖峰時間減少或停止用電,減少尖峰時間供電負載壓力。自104年5月推出的需量競價措施,今年起開放全年都可以申請,高壓用戶在前一個月提出申請,並在台電需要用電時,提出每度電報價競標,每次最少抑低用電量為50瓩。

台電今年需量競價措施競賽的特優及優等獎就由中鋼公司一舉拿下。中鋼公司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公司內部指派特定部門規劃,配合工廠例休等時間,進行需量競價投標,在產能製程不受影響的前提下,不僅獲得台電購電的費用,節電還可以拿到獎金,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根據台電提供資料指出,106年10月申請需量競價總量達到123.8萬瓩,創下104年開辦以來新高紀錄。台電表示,由於需量競價僅為需量反應措施中其中一種,計畫型如月減8日型、日減2時型、日減6時型,僅在夏月6至9月進行,部分用戶在夏月結束後,改投入需量競價,是今年10月加入需量競價總量高於夏月最高88萬瓩的主要原因。

對於台電而言,需量競價買回尖峰附載時的用電,除了降低發電成本外,最重要是降低限電風險。以今年8月8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僅1.72%為例,當日備轉容量僅62.4萬瓩,如果沒有需量競價購買抑低38.9萬瓩,當天全台將進入限電準備的黑燈,隨時可能進行限電措施。

台電表示,10月的123.8萬瓩申請量雖然創下新高,實際執行量還是要看台電的需求,以及用戶是不是真正配合執行。以過往經驗來看,執行量約為申請量的5至6成。根據台電估算,今年1至9月執行需量競價措施,若以供電成本和支付用戶費用估算,成本效益超過新台幣1億元以上。

台電董事長朱文成日前表示,今年需量競價執行至今,估計節電效益已達500至600MW,加上10月之後加入的新用戶,全年有望朝1000MW邁進。(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