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現代長篇

那不勒斯故事 3 逃離與留下(2)

續前文

大學畢業之後,像彗星爆發一樣,我寫的一部小說在短短幾個月裡意外出版成書,於是我出身的那個世界,對我來說似乎變得更加遙遠。在比薩,在米蘭,我都覺得很自在,有時甚至很快樂。但回到我生長的這個地方,我總是擔心會有不可預期的事情發生,讓我再也無法逃脫,讓我所獲得的一切都被奪走。我可能會再也不找到即將與我結婚的彼耶特洛,我可能再也進不去那家井然有序的出版社。我可能再也無法親近優雅的璦黛兒,我未來的婆婆,與我媽媽完全不同的一位母親。我打從過去就覺得那不勒斯很擁擠,從加里波第廣場到佛塞拉、杜崔斯卡、拉文奈歐、拉提菲羅,都非常擁擠。在六○年代末期,這擁擠的情況似乎格外嚴重,不耐與挑釁也無邊無際地擴散。

有一天早上我到梅佐坎農路,很多年前我在這裡的書店打過工。我之所以到這裡來,是想看看我當年辛苦工作的地方,也想看看我沒能上的那所大學。我很想拿這所大學來和我在比薩上的師範大學比較一下,甚至還希望或許能碰到嘉利亞妮老師的子女—亞曼多和娜笛亞—誇耀我現在的成就。但那條街,那所大學的建築都讓我失望。這裡到處是那不勒斯、外省市和整個南方來的年輕人,衣著入時,洋溢自信,也有一些比較粗獷、比較沒那麼出色的人。他們擠在入口和教室裡,吵吵嚷嚷在系祕書面前排起長長的隊伍。毫無來由的,距我身邊幾步的三、四個人開始打起來,彷彿光只看見對方就足以爆發辱罵和拳打腳踢。這些男生用我無法理解的方言忿怒咆哮,不濺血不罷休。我匆忙離去,彷彿在我自認為安全的地方卻碰上了恐怖的事情。

換句話說,情況一年比一年惡化。雨季時,整座城市爆裂開來,老舊的建築傾頹,彷彿有人坐在老舊的椅子上,傾身靠著被蟲蛀朽的扶手,跌了下來。喪命,受傷。咆哮、鬥毆、鞭炮。整座城市彷彿停泊在無法宣洩的忿怒上,因而由內向外爆裂,或者是從表面的膿瘡一一炸裂,那因為蓄積眾人怨毒—孩童、成人、老人、其他城市來的訪客、北約組織的美國人、各種國籍的觀光客和那不勒斯本地人—而腫脹的膿瘡。這麼失序危險的地方,無論城郊、市區、山丘或維蘇威火山腳下都混亂不堪的地方,怎麼有人能受得了呢?特杜西歐的聖吉瓦尼和到那裡去的路程,讓我留下非常不堪的壞印象。莉拉工作的那座工廠多麼野蠻無情。而莉拉自己—莉拉和她的小孩住在破舊的公寓裡,和恩佐住在一起,雖然他們並沒有同床共枕。她說他想研讀電腦,她也努力幫他。我還記得她講話的嗓音,她彷彿想抹去特杜西歐的聖吉瓦尼,抹去薩拉米肉腸、工廠臭味和她的景況,而裝腔作勢地引用縮寫的專有名詞:米蘭國立大學電腦控制學中心、電腦科學之社會科學應用蘇維埃中心。她一心想讓我相信,像這樣的研究中心不久也會在那不勒斯成立。

我當時想:在米蘭或許會有,在蘇聯肯定是有的,但在這裡不會有,在這裡有的只是你那無法控制的腦袋想出來的愚蠢夢想,把貧困忠貞的恩佐拉下水的夢想。離開吧。永遠離開,遠離這我們從出生以來一直過著的生活。在井然有序的地方,在一切真正有可能實現的地方安身立命吧。我是逃離了。但是在後來的數十年裡,卻發現我錯了,這只是條鍊圈一圈比一圈大的鎖鍊,我們的街坊連著那不勒斯,那不勒斯連著義大利,義大利連著歐洲,歐洲連著整個地球。我如今已然明白:病入膏肓的不是我們的街坊,不是那不勒斯,是這一整個地球,這一整個宇宙,或無數個宇宙。而所謂的精明就是躲藏,對事物的真相避而不見。

二○○五年冬天的那天下午,我和莉拉聊到這個問題,用著強調的語氣,彷彿賠罪似的。我希望能公開承認她打從年輕時就什麼都懂,儘管從未離開那不勒斯。可是我話才出口就覺得羞愧了,我在自己的話裡聽見了急躁不安的悲觀,是年華老去的人會有的悲觀。我知道她也察覺到了。

她臉上是緊張痛苦的微笑,露出一口老朽的牙齒,說:「你這是在假裝無所不知,假道學嗎?你究竟想做什麼?你想寫我們的故事?你想寫我?」

「不是的。」

「說實話。」

「太複雜了。」

「可是你想過了,你現在還在想。」

「是有一點。」

「放過我吧,小琳。放過我們吧。我們必須消失,我們一文不值,不管是姬俐歐拉或我,沒有人值得。」

「才不是這樣的。」

她一臉不滿的醜陋表情,盯著我看,瞳孔幾乎看不見了,嘴唇半張。

「好吧,」她說:「寫吧。你想寫就寫,寫姬俐歐拉,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是不准寫我,你敢寫試試看。答應我。」

「我誰也不寫,連你也不寫。」

「小心點,我會盯著你。」

「真的?」

「我會查你的電腦,讀你的檔案,刪除掉。」

「少來。」

「你以為我做不到?」

「我知道你做得到。但我可以保護自己。」

她笑了起來,是以前那種刻薄的笑。

「碰到我就不行。」

作者簡介

艾琳娜.斐蘭德(Elena Ferrante)

出生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行事低調,真實姓名保密到家,也從不在媒體露面,但作品依舊廣受世界各地讀者歡迎。

斐蘭德以女性成長故事著稱。第一部小說作品《不安的愛》(L’amore molesto, 1992)描寫女插畫家返鄉調查母親之死,後來被改編為電影。讓裴蘭德的好文筆更廣為人知的第二本小說作品《放任時期》(I giorni dell’abbandono,2002),費時十年才發表,敘述單親媽媽如何面對空虛的人生。

在2011年陸續出版的小說【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描寫女作家與童年好友的故事,內容廣及十個家族與六十年的生命歷程。這系列在2012年推出英譯本後,讓斐蘭德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熱門作家,並獲選為《金融時報》2015年度女性、《時代雜誌》2016年百大影響人物;該系列的第四本入圍2016年布克國際獎決選名單。#(節錄完)

──節錄自《那不勒斯故事3逃離與留下》/大塊文化

《那不勒斯故事3逃離與留下》/大塊文化 提供

@#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