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美媒:中共吹噓海歸潮 但許多人是因別無選擇

近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不喜歡國內的教育制度,選擇出國留學。但是現在,中共官媒吹噓說,更多留學生在回國。(STR/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7年03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近年來,中國學生越來越多不喜歡國內教育制度、選擇出國留學。但是現在中共官媒吹噓說,更多留學生在回國。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海歸潮可能並非出於愛國主義或由於國內的經濟機會,而更多的是因為簽證等現實問題。

2015年,留學生達到50萬,是2000年的13倍。近年來,大約80%的留學生回國,相比之下,2006年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回國。

一個原因是,今天的留學生當中本科生的比例更高。在過去,留學生多是攻讀博士、碩士,更容易找到工作。

也有法律方面的因素。在美國,對H-1B的需求遠大於供應。那些得不到簽證的人不得不另尋他法,比如申請另外一個學位課程,或者回家。

中國也試圖通過建立工業園吸引留學生回國創業。在2000年,中國有大約50個這樣的工業園,現在已經增加到300個。但是「海龜」(海歸)們抱怨官僚主義阻礙他們獲得這些資源。

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也用本地戶口來誘惑「海龜」們。

馮峰31歲,2014年從賓州大學獲得教育學碩士,在北京創建了一個教育諮詢公司。她說,她在美國的大多數中國朋友都已經回國。「在中國找工作更容易。」

根據中國全球化中心2016年的調查,大約四分之三的「海龜」月收入有5000元人民幣,四分之一的「海龜」月收入超過10000元。

這超過國內大學生畢業半年之後的平均月薪3487元。

但是西方的薪水通常更高。而且外國教育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隨著更多留學生回國尋找工作,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這些年,找不到工作的「海龜」被稱「海帶」(海待)。

方得志是佐治亞州理工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的低年級學生。他說,在美國,他可以獲得他在國內得不到的研究資源。中共的互聯網審查也是一個阻礙。「我的所有人脈,不論是學術上的還是行業上的,都在美國。」

他計劃畢業之後留在美國,要麼讀博士,要麼找一個科技行業的工作。他的大多數中國朋友都想要留在美國。

「美國仍然是做前沿研究的最好地方。」#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