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球

川崎前鋒vs廣州恆大 一些你不知道的細節

亞冠小組賽第4輪,川崎前鋒4月12日主場迎戰中超王者廣州恆大。結果雙方0-0握手言和。(野上浩史/大紀元)

【大紀元2017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夏侯昀日本東京報導)亞冠小組賽第4輪,川崎前鋒主場迎來中超王者廣州恆大。作為在日本的中文媒體,本報記者也有幸到現場,體驗一下J聯賽強隊的主場氣氛。

交通

川崎地處日本首都圈,和東京只相隔一條多摩川,交通發達,要去川崎前鋒主場等等力陸上競技場,也有好幾條線路可供選擇。

川崎前鋒官網上,有詳細註明前往球場的方式,包括下車後的轉車方式、徒步時間等,還相當貼心地附上了谷歌地圖。

不過這個主場素有等等力迷宮之稱,而且據說迷宮通常會在你回程的時候觸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下文中我們再為您揭曉。

總之,由於每場比賽前兩個小時,會有臨時巴士從武藏小杉站出發直通球場,所以我們去往球場的路相當順利。

(網絡截圖)

周邊

從武藏小杉站到等等力,巴士5分鐘車程,徒步大概要20分鐘。

下車之後,沿路最先看到的就是球場特色小吃攤和球隊周邊售點。不知道是不是由於對陣中國球隊,小吃攤中還有中國料理,名字就叫「Asia Cook Land」,和亞冠有著一樣的頭文字「ACL」。

周邊售點主要出售主隊球衣、圍巾這些觀戰用品,比起手機殼、充電寶、箱包、文具應有盡有的網絡商城,顯得簡單許多,不過可以買到一本含稅300日元的場刊。封面是川崎前鋒當家球星中村憲剛,裡面除了比賽日程、預測首發、2017年球員名單這些基本信息之外,還有中村憲剛的專訪以及兩位新人知念慶、達維納斯·杰弗遜的對談。

球場周邊售點主要出售主隊球衣、圍巾等觀戰用品。(野上浩史/大紀元)

另外,場刊裡還有球隊經理人對廣州的印象,美食、對日本人很友好、球迷熱情。不過賽後短短15分鐘,球迷們就快速撤離讓她相當驚訝。原來,J聯賽賽後球員繞場感謝球迷、進球英雄採訪活動多多,如果來看J聯賽,可千萬要在比賽結束後更耐心一點兒。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小攤附近,還有一個專供孩子們玩耍的小公園,一群身穿川崎球衣的小朋友在這邊滑滑梯盪鞦韆,而他們的父母同樣身穿主隊球衣,坐在旁邊的長椅上談論今晚的比賽。有了這個公園,球迷父母們就不用擔心太早來球場,孩子會等到無聊了,而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將成為新一代川崎球迷——甚至球員。

專供孩子們玩耍的小公園。(野上浩史/大紀元)

就在前不久的一項調查中顯示,足球運動員是日本小學生中最有人氣的職業,遠遠超過我們印象中的日本第一運動——棒球。

日本足球的人才儲備讓中國足壇羨慕不已,也讓我們時常詢問為什麼。通過這些場邊的小細節,或許可以隱約窺見這個問題的答案。

草皮

場地內藏著另一份答案。

等等力陸上競技場並非足球專用場地,而是綜合體育場,但草皮的平整程度,不但遠勝中超,甚至可以讓很多歐洲豪門自愧不如。

「難道是人工草皮?」很多中國球迷有這樣的疑問。不過維基百科上告訴我們,這個球場絕對是如假包換的天然草皮。

除了平整之外,這個球場的草皮另一個特點是短,所以皮球滑過的速度快,皮球想走腳下,對傳球和停球技術要求都很高,一個不小心就傳大、停大了。這也是為什麼這場川崎反擊打得快速又犀利,而恆大只能頻頻踢高球的一個原因。

川崎先鋒隊主場等等力陸上競技場天然草皮。(野上浩史/大紀元)

川崎主場這種「逼著你練技術」型草皮,在J聯賽極為普遍,甚至高中聯賽也是如此。比如下圖是2010年靜岡縣高中足球大會的草皮,可做參考。

(視頻截圖)

重視程度

等等力球場不大,大概可以容納27,000人,平時聯賽基本可以坐滿。這場由於是在週中晚上7點半,許多上班族還沒下班,加上又是亞冠比賽,所以上座率只有一半,13,418人。其中,隨廣州恆大來現場助威的球迷就有2,500人。

中國國內媒體也大出動,新浪、搜狐、足球報、PPTV這些大媒體都有記者到場,川崎前鋒隊宣傳組組長熊谷直人先生跟記者透露,這次中國國內記者有46人之多,讓他連連感嘆「以前從沒有過」,足見中國對亞冠比賽的重視程度。

相比來說,日本球隊今年雖然一改往年作風,盡遣主力打亞冠,但球迷重視程度還是不及J聯賽。不但上座率少了一半,而且記者連著問了兩三位身穿川崎隊服、裝備齊全的川崎球迷,答案都是「國內聯賽比亞冠重要」。

最近川崎遭遇傷病潮,傷兵一度達到13人,悲慘程度僅次於連熱身賽都要和對手借人的清水鼓動。所以受訪球迷都表示贏球當然也重要,但不再出現傷號更重要。問及誰缺陣影響最大,答案基本上是球隊後場組織核心大島僚太,客場對陣恆大那場比賽,他從邊路調回中路,川崎進攻立刻流暢,也是比賽的轉折點。

後半勝負

比賽場面上和兩隊第一次交鋒非常相似——上半場恆大占優,下半場形勢反轉。

賽後,川崎前鋒主帥鬼木達承認,「後半勝負」(上半場防守,下半場決一勝負)正是他的計劃,包括上半場雪藏核心中村憲剛,也是同樣目的。

他說,這是因為最近看了兩場廣州恆大比賽,都是下半場踢得沒有上半場好,加上上一次兩隊交鋒經歷,戰術就這樣定了下來。

除了一場意外的大雨和恆大守門員曾誠的出色發揮,一切似乎都是「計劃通」。

有記者也詢問了恆大主帥斯科拉里,為什麼廣州恆大總是下半場踢得不如上半場,這個問題讓斯科拉里一臉平靜地發了飆。他說:「我同意你的說法,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如果你有好辦法,那就來告訴我。」

「你行你上」的回答後,斯科拉里結束了他的賽後記者會。

一些有趣細節

◇ 川崎前鋒首發11人,平均年齡26.36歲,6名90後,後腰板倉晃出生於1997年,只有19歲。而恆大首發平均29.09歲,全員80後。

◇ 打法偏重進攻、「神經刀」劫富濟貧、帥哥球員多,讓川崎前鋒收穫了大量球迷,其中不乏來自中國大陸、台灣的同胞。

◇ 川崎前鋒球迷給每位主隊球員都寫了一首「應援曲」,無論是人氣球員車屋紳太郎還是新外援哈伊內爾射門時,球場都立刻響起他們的專屬加油歌。如果只是喊球員名字,離得遠一些可能聽不清到底在喊什麼,不過有曲調的應援歌能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川崎前鋒隊首發。(野上浩史/大紀元)

等等力迷宮

在回程的時候,我們「成功」觸發了「等等力迷宮」。

據說,所謂等等力迷宮的終極奧義是,在其他賽場,你比賽結束後跟著人群走是很正常的,但在川崎主場千萬不要這麼做,否則你將深陷迷宮,只能問天問大地。

原來,這是因為川崎本地球迷極多,有2萬多後援會會員都來自於球場所在的中原區以及周邊的高津區和宮前區,你跟著球迷走,根本走不到車站,只能走進住宅區。

這個奇談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為什麼川崎連續7年成為J聯賽「地域貢獻度」最高的球隊——總人口只有46萬人的三個區,其中2萬加入了川崎前鋒的球迷後援會,更不論偶爾來看看球的普通支持者。

這個曾經在一代豪門川崎貝爾迪陰影下苦求生存、上座率只有5,000人的小球會,究竟是怎樣在不到20年時間內贏得了當地球迷的心?如果有機會,下次我們將再次探訪川崎前鋒俱樂部,來揭開這個謎底。

責任編輯: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