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

北市影視音機構 小野:要做成功者不要來

【大紀元2017年04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知名作家小野去年受邀擔任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但外界質疑影視音機構辦學成效。小野6日於《蔻蔻早餐》中表示,如果要做社會成功者,就不要來實驗教育。影視音機構不是讓學生變成社會地位很高的人,純粹是因學生不適應傳統教育,校方要將學生塑造成自己想要當的人,本身的成功、失敗都和學校沒有很大的關係。

影視音機構課程分成4季,第1屆學生進入第3季。小野指出,學校35個學生到處跑,上課方式和教材都打破傳統,師生可以做田野調查。他自己上編劇課也不用教材,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他的工作室上課。「目標是大學,千萬不要來。」在影視音機構上學,就是強調不一定要上大學,出社會工作後若想讀書,還是有同等學歷可以報考一般大學。

小野提到,影視音機構開辦以來,突破現有教育法令、體制,教學內容多元,且混齡授課,獲得熱烈迴響,機構之後產生畢業生,校務約第5年漸趨成熟;許多家長來電詢問招生日期,所以影視音機構要提早招收第2屆學生。

關於影視音機構辦學經費,小野表示,影視音機構由文基會辦學,政府只要出3次6百萬元,第1次是辦學研究案,第2次是寶藏巖的校舍修繕,第3次則是興建第2期的校舍,之後政府就不用出錢了,「沒有圍牆、沒被圈起來的學校,就像世外桃源。」

至於接受台北市長柯文哲邀請出任影視音機構校長的理由,小野笑說,「欠他的。」他曾在陽明大學授課,柯文哲當時是他的學生,因一門課考券改錯,他多扣3分,讓柯文哲耿耿於懷,補償心理加上推動文化的堅持,他決定出任校長。他也提到,柯文哲雖自稱沒有文化,但只要找到適合的人並尊重文化執行者,就是好的市長。

責任編輯: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