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祕檔】「抗美援朝」背後的三國密謀

【大紀元2017年06月30日訊】(編者按:本系列文章由大紀元特約作者從中共黨史機密檔案中整理而成。因安全原因,無法一一註明出處。大紀元將在適當時機公布信息來源。)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定後,《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認為朝鮮戰爭不是由朝鮮發動,而是由韓國與美國發動。

195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498號決議,認定中共介入朝鮮,是「侵略行為」。

2010年,中共新華網發文首次承認:朝鮮戰爭是由朝鮮發動,此文不久被中共撤下。

自90年代以來,美國和俄羅斯解密朝鮮戰爭資料,泄露出金日成策劃朝鮮戰爭的細節。關鍵資料證明:朝鮮戰爭中,中共對自己所扮角色的解釋「不真實」。

而中共官方內部檔案記載更讓人震驚:朝軍進攻韓國的精銳部隊,竟是從中國第四野戰軍所屬各軍的鮮族官兵抽調下來,然後換上朝鮮軍裝組成。實際這就是第一批沒有公開的中國軍隊。

金日成要「用刺刀尖碰一碰南方的土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分成南北兩部分。1948年9月9日,北部成立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金日成為首相,定都平壤。1948年2月,南部成立大韓民國,李承晚為民選總統,定都漢城。朝鮮南北成為兩個主權國家。

金日成看到中共奪取了全中國,幻想學習中共,也組織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發起進攻韓國的戰爭,統一朝鮮半島。1949年末,金日成在一次會議上向斯大林提出,他要「用刺刀尖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對金日成的懇求,斯大林一直很謹慎。1949年1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為斯大林祝壽。期間,斯大林暗示毛澤東:可以讓在中共軍隊服役的朝鮮族士兵加入朝軍。

1950年1月,在朝鮮駐華大使舉行的國宴上,金日成再次對蘇聯大使館的幾位官員說:「中國已經解放了,現在是解放韓國人民的時候了。」「為了解決統一問題」,他「輾轉反側,徹底難眠」。金日成請求蘇聯駐朝大使安排他與斯大林見面。

1月30日,斯大林得知美國不會捲入朝鮮戰爭,便電告蘇駐朝大使轉告金日成:「我會在這個問題上幫助你。」

朝鮮半島北半部是蘇聯軍隊占領的,朝鮮建國後,實際上成為蘇聯的衛星國,蘇駐朝大使特倫蒂‧什特科夫上將,實際上就是蘇聯在朝鮮的統治者。蘇聯一直刻意淡化中國對朝鮮的影響,蘇聯援助朝鮮的大量重型武器,當時不是從鐵路,而是從海路繞開中國運抵朝鮮的。

蘇軍撤出朝鮮時,曾留下了300人的軍事顧問團,朝軍在編制、裝備、訓練及戰術上都按蘇軍模式組建。1949年末,朝鮮只有四個師。到1950年6月戰爭爆發前,朝鮮總兵力達到13.5萬人,坦克150輛,火炮600門,飛機196架,裝甲旅和裝甲團各一個。而韓國總兵力到1950年春,才只有9萬8千人,裝甲車27輛,火炮89門,飛機32架,而且訓練差、戰力弱,當時處於被動準備迎擊朝鮮進攻的狀態。

南北雙方都在厲兵秣馬,緊張準備戰爭。實際上,朝鮮戰爭從1949年就已經進入倒計時,進入1950年,朝鮮半島的戰爭步伐一下子加快,沿著三八線附近,南北雙方的摩擦和交火事件逐漸增多,戰爭一觸即發。

毛澤東答應給予金日成大力支援,金日成表現出勝券在握

1950年初,金日成祕密訪問莫斯科,隨後到北京訪問毛澤東。

毛澤東同意將中共軍隊裡的鮮族官兵撥給朝鮮,並動員中國境內鮮族青壯年入伍參加朝軍。早在1949年7月20日,在東北地區整訓的兩個朝鮮族師即164師、166師2萬多人,就已經脫離中共軍隊序列,先後啟程入朝了。1950年4月,朝鮮族部隊165師和139、140、114師中朝鮮族官兵,從河南鄭州分批乘火車開往朝鮮。此後還有部分朝鮮族小分隊和人員陸續進入朝鮮,加入朝軍,共計4萬人。這是朝軍組建的骨幹力量,也是進攻韓國的精銳部隊。

5月13日,金日成祕密訪問北京。同毛澤東談話時,金日成表現出他們已是兵強馬壯了,一副勝券在握,驕傲自信的樣子。第二天,毛澤東收到斯大林來電,電文確認,蘇聯對金日成的進攻只能給予十分有限的支持。

毛澤東答應給金日成大力援助,並問金日成是否需要中國向邊境派兵,防止美國介入?金日成很自信,表示不用。後來,毛澤東對他的翻譯師哲說:「金日成的回答十分傲慢。」

在斯大林的首肯下,在毛澤東的大力支援下,金日成完成了入侵韓國的軍事準備。

金日成打響侵韓戰爭,聯合國成立聯合國軍隊

金日成示意,在6月中下旬雨季來臨前的某一天,對韓國發起攻擊最為合適。最後,斯大林同意在6月末。6月26日凌晨4時,朝軍越過三八線,第二天,占領漢城。韓國軍隊準備不足,倉促應戰。朝軍一直打到朝鮮半島南端大邱、釜山。這時,美國派出海軍和空軍進入朝鮮領空、領海,進攻朝軍。30日,美國陸軍赴朝鮮參戰。

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成立聯合國軍隊。8日,麥克阿瑟被為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聯合國軍除美國和韓國的部隊外,還有英國2個步兵旅、法國1個步兵營、加拿大1個步兵旅、澳大利亞1個步兵營、新西蘭1個炮兵團、土耳其1個步兵旅、泰國1個步兵營、菲律賓1個步兵營、希臘1個步兵營、荷蘭1個步兵營、比利時1個步兵營、盧森堡1個步兵排、哥倫比亞1個步兵營、埃塞俄比亞1個步兵營、南非1個空軍中隊。有的還派出了少量海軍和空軍,瑞典、挪威、丹麥、意大利、印度五國派出了戰地醫療隊。

成立東北邊防軍,為出兵朝鮮做準備

7月7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央軍委會議,研究毛澤東關於成立東北邊防軍的決定,討論保衛東北邊防問題。10日,主持召開第二次會議,最後商定成立東北邊防軍。決定抽調第13兵團3個軍、42軍、炮兵1師、2師、8師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兵、工兵組成邊防軍,限於8月5日前到達指定地點。[1]

8月4日,在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談到美國出兵朝鮮時指出:如果美國得勝,就會向朝鮮北部進攻,威脅中國的安全。對朝鮮不能不幫,必須幫助,用什麼形式出兵?是組織志願軍入朝?何時入朝有利等等,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

8月5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名義致電東北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請高崗同志負主責,於8月中旬招集各軍師幹部開會一次,指示作戰的目的、意義和戰略方向,要各部於本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待命出發作戰。」並要求東北邊防軍「應該準備於9月上旬能出國作戰」。

9月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毛澤東分析了美國在軍事上的長處和短處:「它在軍事上只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另外卻有三個弱點,合起來是一長三短。三個弱點是:第一,戰線太長從德國柏林到朝鮮;第二,運輸線路太遠,隔著兩個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戰鬥力太弱。」「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後打敗你。」[3]

事實上,以後的戰事證明,毛的這番話只不過是盲目的分析判斷。

斯大林、毛澤東謀劃以志願軍名義出兵朝鮮

9月15日,美國陸軍7萬多人,在260艘艦艇、近500架飛機的配合下,於朝鮮半島西海岸仁川登陸。28日,占領漢城,切斷了朝軍的退路,並大舉向三八線推進。朝鮮戰局發生逆轉。9月29日,美國當局指令麥克阿瑟越過三八線繼續向北進攻,占領整個朝鮮。

9月29日,毛澤東收到周恩來關於美軍要進軍三八線以北的報告,決定由周恩來於9月30日,在建國一週年慶祝大會上宣告:「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絕不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邦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3]

毛將韓軍和聯合國軍反擊朝軍的侵略說成是「帝國主義」對鄰邦的入侵。

10月1日,韓軍沿東海岸地區越過三八線北進。同日,美軍發出了要求朝鮮投降的通牒。當天夜裡,金日成、朴憲永緊急召見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直接向中共政府提出出兵援助的請求。同時,金日成與朴憲永聯名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請求給予軍事援助,信中寫道:

「我們正在集中全力編訓新的師團,集結在南部的十餘萬部隊於作戰上有力的地區,動員全體人民,準備長期作戰。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眼中的危急,不予我們時間,如要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10月1日,毛澤東收到斯大林的電報:「根據目前的形勢,如果您認為能夠為朝鮮人提供援助部隊,哪怕五六個師也好,就應立即向三八線推進,以便朝鮮同志能在你們部隊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後備力量。中國軍隊可以以志願者身分出現。」

毛澤東親筆起草了一份給斯大林的復電,告訴他:「我們決定用志願軍的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致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整個朝鮮被美國人占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加猖獗,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電報分析了志願軍參戰後可能出現的形勢變化和志願軍作戰的困難,並請求蘇聯給予武器裝備援助。還表示,我們正在從長江以南及陝甘區域調動24個師位於隴海、津浦、北寧諸線,作為援朝的第二批、第三批兵力,按戰爭進展情況逐步使用上去。[4]

毛澤東決定出兵朝鮮,斯大林懼與美國全面衝突

10月2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毛澤東認為,出兵朝鮮已是十萬火急,不能再拖延。他原準備派粟裕去,但粟身體狀況很不好,不能擔任;又想派林彪帶兵入朝,但林彪有病,衛生部體檢證明建議他療養。於是毛澤東考慮請彭德懷率軍。

10月8日,毛澤東以軍委主席名義發布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同日,毛澤東致電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轉金日成,通報中國政府決定派遣志願軍入朝作戰:「請你即派朴一禹同志到瀋陽與彭德懷、高崗二同志會商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作戰有關諸項問題。」

以上決定即時向蘇聯駐華大使羅申做了通報,請他轉告斯大林。

10月9日,毛澤東發出第一批志願軍入朝的命令。10月10日,羅申大使緊急約見周恩來,說莫斯科來電,原商定蘇出動空軍配合中國軍隊作戰,因蘇方未作好準備,空軍暫時不能出動。這一情況使毛澤東感到十分氣惱,他認為蘇聯人說話不算數。為了弄清原委,毛決定派周恩來去莫斯科商談此事。

10月11日,周恩來和林彪抵達蘇聯,和在克里米亞休養的斯大林會談。周恩來介紹了中共政治局討論出兵問題的各種意見,說明中國的實際困難。

斯大林講了蘇聯空軍尚不出動的原因:飛機飛到空中,很難劃定界限,如果和美國全面衝突起來,仗打大了,會影響中國和平建設。

周恩來一聽就清楚,他是怕蘇軍介入,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林彪說:蘇聯空軍可以穿中國志願軍服裝,以志願軍名義參戰,可避免蘇美直接衝突。

斯大林反問道:如果蘇飛行員被美國捉了俘虜,只穿中國志願軍服裝有什麼用?

周恩來說:斯大林同志,如果沒有蘇空軍配合作戰,我們就暫緩出兵。

斯大林:那緩到什麼時候?朝鮮戰爭最好的結局是:既不引起世界大戰,又能有效地遏制進攻。

10月13日,毛澤東在頤年堂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馬上出兵。然後電告周恩來:「(1)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出動到朝鮮參戰為有利。第一期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這一時期,只要殲滅偽軍幾個師團,朝鮮局勢即可有利於我們的變化。(2)我們採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若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總之,我們認為應該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5]

這一決定傳至蘇聯後,斯大林再次表示:蘇聯只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14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志願軍」出國作戰決定不變。

19日,「志願軍」入朝。

評述:

打響朝鮮戰爭第一槍的是朝鮮,戰爭初期就幾乎占領了韓國的全部國土。當時美國沒有出兵,也沒有打到鴨綠江威脅中國,中國談不上「抗美援朝」,更談不上「保家衛國」。

如今,站在一個普世的價值立場,我們就會發現:朝鮮戰爭,其實就是一場共產主義國家企圖對自由民主國家擴張的戰爭。而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是以重大犧牲為代價,擋住了「紅禍」的擴張。

是中共保住了世界上最專制邪惡的朝鮮金家王朝。至今半島不能統一,朝鮮民不聊生,世界和平受到威脅,中共難辭其咎。

注釋: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第52-53頁。

[2] 中共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92-94頁。

[3] 周恩來在全國政協舉行的建國一週年慶祝大會上的報告,1950年9月30日。)

[4] 毛澤東致斯大林電,手稿,1950年10月2日。(電報存放中央檔案館)

[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81年,第556頁。#

責任編輯:張憲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