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

社運急先鋒 彭如玉把教室變大

【大紀元2017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建霖台灣桃園報導)剛卸下連兩屆「桃園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的彭如玉,在1996年《教師法》通過可以成立教師會時,她即參與共同組成「桃園縣教師會」,後來2011年《工會法》通過,教師可以組工會,她隨即籌組創立桃園市教師們的第一個工會「桃園市教育產業工會」,前後20多年來,秉持監督教育政策的美意,卻屢屢受挫,甚至引來不少保守派的「負評」。她也關心藻礁,開航空城連續弊案的第一槍,成功揭弊地方政府挪走學生鐘點費、揭發官官相護的不適任教師、揭發政府長期漠視原鄉學生受教權等。過程雖辛苦,但彭如玉甘之如飴,因為一路走來,她覺得非常有意義,一生也過得精采,沒有任何遺憾,覺得做了小時候沒有想到的事情,只是把教室變大。

出身教育家庭  也是「傑出癲癇病友」

彭如玉出生於新竹縣北埔鄉下,父親是學校老師,母親為家管,家中有五姊妹,她排行老大,從小有美術天分,最終考上新竹師院美勞系。

彭如玉說,自己念師專時,癲癇症曾兩次發作,當下人應聲倒地,所幸最後沒有大礙。當時很擔心會不會無法擔任老師,後來參加癲癇之友協會,發現即使人有癲癇的因子存在,只要不勞累、不受刺激,生活步調調整平順,癲癇就不易發作。醫學報導也指出,80%的病人可以得到理想的治療,癲癇患者可以正常生活,也能在智力上與人競爭。

彭如玉的油畫作品,每一幅在透視、色彩的掌握以及氣氛的營造,都極盡用心,恰到好處,能讓人看出她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畫家。當然,也因為這個「癲癇」歷程,讓她體會到,在時間的長河裡,靜看萬物軌跡與相關衝突,待一切成熟時,轉機就會來到,所有轉變將是好的,過程中也才能找到契機與翻轉的可能性。

她曾在桃園文化中心開過三人聯展,在國父紀念館開過聯展。除了擔任小學教師外,因為自己有癲癇症,也參與癲癇之友協會的相關活動,獲選為「傑出癲癇病友」,被當時的總統李登輝表揚,她的畫作《滿載而歸》還獲得總統府珍藏。

教育與社會價值崩壞  政府不可不慎

擔任老師多年,過去與現在的師生關係有極大的轉變,彭如玉認為,過去師生關係因社會尚稱純樸、家長信賴,社會對教師的友善程度較高,因此造就教育體系善的循環;如今,因為一些惡意的誤導與抹黑,教育與社會價值崩壞,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信賴基礎已大不如前,現在教師除了要配合處理行政工作外,還須花更多的時間來和家長、學生溝通,加上近來年金改革的議題對教師極度不友善,打擊教師們的士氣,政府不可不慎。

彭如玉成立「教師工會」,想幫助需要的人。(記者徐乃義/攝影)面對目前的處境,彭如玉建議,老師應理性面對學生,也尊重學生的多元面向,才能取得學生信任;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用盡各種方法教導。她懷念過去學校老師有「師徒制」,資深老師有經驗傳承,畢竟老師需要「多把刷子」,因為用心,付出態度也不同。但目前有老師感嘆社會沒有提供友善環境,有些更認為,認真付出,卻沒有得到善意回報,年輕老師不知怎麼因應,師生的倫理關係丕變,這是值得關切的現象。

成立「教師工會」  幫助需要的人

由於彭如玉之前參與「癲癇之友協會」,知道社會上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其實教師族群也一樣,透過組織集合眾人的力量,釐清並傳達正確的觀念,這讓社會可以有更多好的事物。

1996年《教師法》通過,可以成立教師工會,彭如玉開始從學校教師會開始運作,進而參與到縣的教師會,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議題需要關注與解決,更發現無論縣市政府或中央政府,對教育議題和教師權益的漠視與抵制,嘴巴說得好聽的「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根本都是假象,教師團體秉於監督教育政策的良心卻屢屢受挫,在推動政策的力道上受阻。

彭如玉等人深知,全世界很多的社會改革,都是教師組織引領,期待台灣的教師組織,未來也可以有這樣的力量。

彭如玉(中)參與反航空城,反迫遷遊行。(彭如玉提供)一點一滴 累積認同感

經營教師組織多年,剛開始彭如玉也遭受不少「異聲」,有人甚至認為教師工會是「不適任教師」的保護傘,還有人認為,老師的工作就是薪水高、工作單純、有寒暑假,沒事幹嘛組什麼工會?在一片不被看好情況下,彭如玉認為,要排除保護不適任老師誤解,更該謹言慎行。因此,須加強組織內部的凝聚與溝通,全桃園市的每一所學校,她都上山下海的走過至少5次以上,甚至不下10次,一步一腳印,到每個學校宣導,十多年來沒有間斷。

她說,對外要講誠信,教師組織這個招牌,是一點一滴的誠信與對每一個議題做足功課,才慢慢累積起來的,「教師工會」協助解決問題,逐漸有了有口碑,甚至有家長向我們申訴,請求協助解決學校的問題,並獲得會員與家長的信賴與尊重。這就是教師組織的專業,連帶參與政府的會議也要尊重教師工會的意見,這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一點一滴努力下累積而成,「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彭如玉(中)抗議桃園縣政府為迫遷航空城居民,竟利用學生教材洗腦。(彭如玉提供)

彭如玉發現,社會的冷漠,正是因各自只關心自己的議題,所以桃園教師工會有別於其他的團體,率先踏出自己的藩籬,主動與其他職業別的異質性團體結合,認為教師不應該只有關心教室內的事,應該向外牽起更多人的手,讓社會更好,於是從地方出發,和「桃園在地聯盟」及勞工或民間社團結合(因為這些也是教師們的家長),參與地方和全國的勞工運動,關心家鄉的議題、參與桃園在地聯盟、關心藻礁。也因為航空城要拆遷7所中小學,開了航空城連續弊案的第一槍。當然也少不了教育議題的監督,成功揭弊地方政府挪走學生的課後輔導鐘點費、挪走教師的退休金、揭發官官相護長達5年的不適任教師、揭發政府長期漠視復興鄉地區的學生受教權等。

「教師工會」讓主政者樂觀其成或是打壓呢?彭如玉強調,「一切都是實力原則,沒有實力,得不到尊重,我們是玩真的,主政者看得出來,加上有蓄積實力,自然贏得尊重。」

最後彭如玉補充,最近年金改革教師被打壓、抹黑的很凶,再加上政府用鬥爭式的改革,已經激發基層老師想要拿回罷工權了,這是政府或教育主管機關該重視的事。

彭如玉(前右)聲援勞工團體反過勞,降工時。(彭如玉/提供)
各大工會團體聲援桃教產遭桃園市議員打壓。(彭如玉/提供)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