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恆指連升12天 港股恐成「北水」賭場

累漲逾1800點 專家:中國實體經濟差 港股成北水賭場
恒生指數11日收市雖然只升62點,但就創下歷來首次12連升的紀錄,並見逾十年高位。(余鋼/大紀元)

【大紀元2018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邁入2018年,港股延續「跨年」升浪,昨日(11日)破天荒連升12天,創史上最長升浪。恒指升62點,收報31,073點,再創十年高位,離2007年歷史高位31,958點指日可待。

雖然外界一律看好港股後市,甚至難以估頂。不過,有專家稱,此波升浪主要由「北水」(大陸資金)湧入帶動,憂慮中國實體經濟差的背景下,資金出逃湧入港股尋出路,不僅令港股日益A股化,風險加大,同時大量逃資也加劇中國經濟困境。

恒指曾於1979年、1986年及1999年締造11升佳績,今次破紀錄12連升,是史上首次。恒指昨日收市升62點,報31,073點,再創07年後逾10年新高,與歷史高位只有885點差距,累計12日升幅擴大為1,839點。主板成交額再擴大至1,406.26億元,較上日增加約72.25億元,為一個月以來最高。

藍籌金融股領漲,滙控(005)創逾3年高,收市升1.4%;港交所(388)一度高見275元,收市升1%。相反,騰訊(700)一度逼近上市高位,收市反覆跌0.8%;平保(2318)跌1.4%;領展(823)跌3%;瑞聲科技(2018)跌2.1%。

北水12日流入368億

H指連升9日,收報12,289點,升33點或0.3%。不過大市升勢未算全面,上升股比例僅47%,下跌股份較多,比例為53%。沽空占9.57%,沽空股份602隻,其中騰訊沽空率最高,占8.43%。

北水方面,港股通(滬)和港股通(深)昨流入港股合計39.09億元,較前日增加1.76億元。據統計,此波12天升浪中,北水透過滬深港通,合計流入港股市場368.05億港元。

去年滬深港通南下升1.7倍

港股去年大漲36%,登上全球漲幅之冠;今年氣勢如虹,破歷史高位指日可待,甚至多個分析師都認為後市難以估頂。當中北水炒作,是主要原因。

據港交所披露,證券市場總市值在去年最後一個交易日錄得339,988億元,打破2015年5月26日315,499億元的紀錄。新上市公司數目亦創歷史新高,達174家。

衍生產品市場方面,期權總成交量達137,785,021張合約,較2015年全年所創的116,362,151張合約紀錄上升18.4%。

此外,滬港通及深港通於年內的成交量顯著增加。2017年北向成交總額達22,660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增加193.9%;南向成交總額達 22,590億元,較2016年上升170.2%。

同股不同權+ H股全流通 對港股是福是禍?

為進一步吸引北水來港,最近港交所更打開大門,不惜修改香港一貫堅持的「同股同權」制度,願意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來港上市。特首林鄭月娥本週一更公開邀請馬雲,希望阿里巴巴來香港上市。

事實上,2014年港交所因同股不同權問題失去阿里巴巴,並被證監會「秒殺」同股不同權建議。但今次捲土重來,明顯為大陸企業打開大門,馬雲也表明會考慮為將阿里巴巴附屬公司來港上市,外界揣測可能是支付寶的母公司螞蟻金服。

值得留意的是,市值超過600億美元的螞蟻金服,上星期在美國收購匯款公司速匯金(MoneyGram)時遭遇滑鐵盧,被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其併購計劃。

專家分析說,除了涉及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外,讓外資涉入金融基礎項目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以及併購方自身的資金來源透明度都是導致併購失敗的因素。香港為吸引陸企不惜修改原有堅持的市場制度,未來是福還是禍,仍是未知數。

另一方面,中證監在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宣布H股全流通試點計劃,首批試點企業不超過3家,但一旦全面實施,將為港股增加約2.6萬億市值的潛在股份供應。

早年A股也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占三分之二,主要由政府持有,不得在市場買賣;流通股占三分之一,可以在股市買賣。2005年,大陸推行A股全流通改革,結果滬指三年間由998點升到最高6,124點,勁升6倍。

雖然外界對H股可全流通,認為對港股是利好消息,方便大陸企業既可較快上市,日後又可再次集資的便利。但大陸企業普遍存在上市造假、假帳、內幕操控、政治風險等諸多問題,H股全流通亦可能導致大批問題股來港。比如諾奇大股東因財困,在上市短短7個月後,就在2014年8月走佬,股份停牌至今。◇

專家:港股A股化 波動風險加大

細價股專家、香港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稱,今波北水炒作主要圍繞著有中國概念的股份,尤其是獲港股通資金看上的股票,可以持續急升,資金側重買入中資股,希望捕捉北水喜好而套利。

但他表示,大陸實體經濟差,「看A股的走勢便知道」。現今大批資金轉來香港炒股,未必能支撐恒指的估值。提醒股民北水有撤退的風險,比如沽貨獲利。一旦資金走勢出現逆轉,港股調整便會出現。加上內地金融政策涉及政治因素,難以預測。投資者要為此留神。即使股市向好,個別公司亦可能出現問題,如海航。

另外,港股去年升勢受惠美匯下跌,今年未必再有這個利好因素,加上美國加息風險,也對股市造成影響。

逃資入股市 或引發監管熱潮

財經專家廖仕明認為,中國的遊資很多,房地產被控制以後,很多資金沒有出路,加上A股被嚴管,令港股成為北水炒作的目標。但資金多了,風險肯定增加,最大風險就是A股化。因中國A股是所謂的政策市,資金能否進入,和政府政策很有關係,政府是大莊家,散戶無得玩。相信港股未來也跟隨中國政策調整而波動,但內幕操控變得越來越普遍,換句話說,港股變成中國資金的賭場,投機性、賭性越大,對股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中國實體經濟差,製造業蕭條,陷入停頓狀態。中共當局最害怕資金外逃,引發骨牌效應,1月5日甚至發布新規,要求外企匯出利潤時以人民幣結算,引發外界關注。

廖仕明認為,香港股市成為大陸資金外逃的目標,比如過去就有大陸落馬貪官,來港炒股,所以股市資金去向,分外敏感。去年證監會先後頒布一系列監管規定,包括打壓細價股等,股市實名制等,據說也是配合大陸證監會的金融監管。他預計未來中港兩地對香港股市的監管,將會進一步加強。◇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