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分析: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了無新意

長期以來,中共官方的表面經濟數據掩蓋了中國經濟實際潛藏的危機。外媒報導,目前中國陷金融危機。近日,李克強的主張遭利益集團反對氣憤「捶桌子」。(ChinaFotoPress/ChinaFotoPress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何堅報導)2018年美中貿易戰全面交鋒,投資、出口、消費,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全翻車,國內債務、金融風險頻頻爆發,中國經濟面臨拐點。不過,剛剛結束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未表現出任何試圖推進改革的跡象,而是釋放出堅持既定路線、「一條道路走到黑」的訊號。

中共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中共在會議中確定的經濟政策和具體部署,幾乎毫無新意,維繫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現行政策。

不過,中共承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它在堅持去年「穩中求進」 總基調的同時,承認「穩中有變、變中有憂」。

中共這種表述,加上其堅持以推延危機為目的的既定政策,而非實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體制改革,使得外界對於美中貿易戰在90天休戰期結束後的前景更不看好。

事實上,中共為明年經濟工作敲定的基調,明顯就是準備走貨幣和財政「大放水」這條刺激經濟的老路,以應對因中共不願改革而勢必升級的貿易戰。

中共政策虛實交加 死性不改

中共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的政策重點,意思是在全球貨幣緊縮的經濟背景下,中共要反其道行之,其實就是暗示要走刺激經濟的老路。因此,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

中共的政策表述,往往是虛實交加,例如財政政策要求「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和「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問題是,中共的「減稅政策」在實際執行中,對企業而言是越減稅越重。財經評論員秦鵬直言「信,你就天真了」。秦鵬表示,2017年官方宣布減稅1萬億,大批企業關閉或遷往東南亞;2018年宣布減稅1萬億,結果經濟學家企業家們都喊企業到了死亡線。

再加上,今年10月起中共財稅收入「急轉折」,11月財稅收入與今年4月份相比近乎腰斬。也就是說,中共現在是扯起「減稅」大旗,遮掩經濟劇烈下滑的現實;無論是從主觀或客觀上,中共都不可能真的減少企業稅費。更何況中共早已高舉社保改稅務徵收這把大鐮刀,就等著2019年起能從民企身上多收些稅費。

雖然中共減稅降費的政策是虛,但支持地方政府發債的政策屬實。

中共地方債危機本來已經瀕臨爆發,中共之前去槓桿試圖延緩危機,如今貿易戰壓頭、「變中有憂」,中共只能飲鴆止渴,驅動地方政府舉債搞基建,去刺激經濟。

至於說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解決民企融資難等政策表述,暗示中共試圖在不引爆金融危機的前提下,儘量放水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當然,中共的貨幣政策同樣是虛實交加:儘可能放水為實;解決民企融資難為虛。因為中共給民企的方案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而所謂直接融資就是從銀行之外,向企業或個人借錢。問題是,中國民企在中共體制中遭受不公對待,難以從銀行貸款,因此才有融資難的困境。現在中共讓民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意思就是讓民企自生自滅、自尋出路,所以它支持民企的政策為虛。

而對於外界關注的、事關貿易戰未來走向的中國結構性改革,中共做出的表態依然是虛實交加——「結構性政策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即中共所謂的經濟結構改革,是要以「要強化體制」為目的的機制建設。換句話說,利於中共體制的才能改,不利於中共體制的就不能改。

中共房市政策有變 樓市鬆綁中

儘管中共這次的會議幾乎都是老調重彈,但它對中國人最關心的房市,倒是做出了一定的政策調整,關鍵詞是「因城施策」。

中共會議稱「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因城施策、分類指導」。自從中共實施商品房「改革」以來,中國房市成了中共的救命「血袋」;中共一直通過貨幣放水和土地財政來推高房價,進而從房市中榨取民眾財富,來維繫政權。

因此多年來,中國房市是政府越調控、房價越漲,因為中共的房市政策,目的從來都是為了穩定高房價、以維持房市的「吸血機制」,而不是真的為抑制房價。

中共這次的房市政策表述,算得上是說出了真心話:房市要的是「長效機制」,不能讓房市崩盤。具體做法,是要「因城施策」,暗指中共將放鬆對地方調控房價的壓力。而中共房市政策變動的背景,則是多地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跌,中國房市正在轉冷。

日前山東省菏澤市政府在全國率先取消新房限售,廣州市隨後宣布放鬆商住房限售,地方政府的最新舉措被視為中國房市正在鬆綁。而中共最新的「因城施策」政策被理解為,中共支持地方政府的做法,鼓勵各地自己想辦法、去維持房價和房市的熱度。

中共這次會議還談到明年經濟工作的諸多部署,但都是假大空的官話,目的依舊只有一個,就是要加強黨的領導;儘管中國經濟面臨的所有困境和危機,幾乎都是黨製造的。#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