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夢想

英國人,這樣過退休生活:英式心靈富足學(3)

英國人從女王到一般國民皆具有重視家庭的想法,也知道哪裡是底線必須回頭。我認為就是這種認知,而引發人類的堅強性格與聰慧的決定。(fotolia)

續前文

優先拿回跟家人共度的時間

話說,關於前面提到那位前副總經理的提前退休(Semi-retirement)的事,有一點讓我感到好奇,就是那些認識他的英國人有何反應。

結果大多數由倫敦過來旅遊的親朋好友、和公司同事,大家都羨慕這個過去的成功者可以每天跟高齡者談話。他們有半數以上是單身的白領階級。

一個男人曾經擁有專用司機來回接送,現在變成自己徒步走訪鄉下高齡者,雖然說獲得了時間的自由,仍不免有種虎落平陽的感覺!

即使如此,為何二、三十歲的單身男性會羨慕他呢?我好像有點難以理解。

他的許多朋友,甚至他們的家人也都羨慕他、祝福他,那是因為另一個理由。

在英國的地方政府、郵局、消防隊工作,就跟當警察一樣,屬於公僕(公眾的僕人),被認定為須負責任的工作。

其原因是在英國的地方區公所上班不像日本,可以享受種種優惠待遇。根據統計,二○一一年英國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年收入只有三百零八萬日圓,跟日本的國家公務員平均年收入六百三十七萬日圓相比,很明顯低了許多。

公務員不是具有特權意識、被保護的階級,而是必須伺候市民的公僕。也因此到地方政府工作的人,會被視為將高級的技能回饋給市民,因此得到好的評價。

就工作者而言,就算無法取得高額的薪水,只要有安定的收入,還有可以免除以前擔任副總時的加班,能在固定時間內下班,這項工作就具有魅力。

事實上,跟歐洲各國比較之下,夫妻多數都上班的英國人勞動時間很長,根據假日飯店(Holiday Inn)的調查,擁有幼兒的夫妻兩人相處的時間,一天只有十五分鐘。此外,因為工作上的壓力導致「週五的晚上睡很多,週日的晚上睡不著」這樣的投訴,很明顯地也是商業人士的實際狀況。

另一方面,當時英國勞動者的狀況因為受到業績掛帥(市場主義)的影響,可以說已達到前所未見的嚴峻狀態。這令人不難理解:大家寧可捨棄高報酬和高成就的工作,卻被有益於社會且穩定的生活強烈吸引。

即使是每天在居民不到一百人、且多數為中、老年人生活的鄉村遞送郵件的郵差,也會很驕傲地說:「我得到值得驕傲的工作。」

這位住在英國中部城鎮殼林姆斯比(Grimsby)的男性,辭去上班時間不規律的程式設計師職務,到此地來擔任郵差。送信範圍包括城鎮周邊的村莊。

在英國,郵件不是投在門外,而是在大門前向郵差領取郵件,因此投遞信件時即使人在家裡面也會知道郵差來了。

「在高齡者較多的偏遠城鎮村莊,很多人等我等很久,當我把信給他們時,『請喝茶!』他們就把茶杯遞給我,一個人生活很想找人說話的老先生每天纏著我說,『告訴我城市的情況!』」

然而應對這些等候自己的人,有時也並非如此輕鬆。

例如,英國人習慣到了聖誕節就開始張羅隔年的旅行計畫,因此從十二月上旬開始送信的郵件袋,裡面充滿厚厚的旅遊簡介、聖誕卡,重量幾近二十公斤。一次送不完郵件就分好幾次回到局裡,把郵件袋裝到滿滿的、鼓了出來,身上只穿著一件T恤就踩起腳踏車出門送信。每年這時候因為肌肉痠痛身體疲勞到一個極限,一般人是睡除夕(大年夜),他是睡聖誕節。

「即便如此,比起每天對著電腦的程式設計時代,如今得到的是被很多人需要的實際感覺,這是那時沒有的。」

講這些話的男士跟妻子過著兩人生活。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一點從事送信工作,工作結束後就去教地方上的小朋友們踢足球或上健身房,享受著並非整日工作的豐富生活。雖然收入只有當設計師時的一半,但應付兩人生活已經足夠。能夠增加與妻子一起度過的時間,是他提早退休最大的收穫。

過去兩人之間有距離,溝通不良,一時感到孤獨的妻子好像得了過度飲食的症狀。

「過去要求我陪伴、但是我做不到的分,以後會一起從事很多活動來補償她。」

他的話深深刺激到那時正在育兒與工作之間晃動的我的心情。對許多把孩子放在幼兒園、自己工作到深夜的二十多歲人士,與經常為了出差無法跟家人一起吃晚餐的三十多歲人士,不論是否想要在人生某個時候跟女兒一起度過,大多是在沒什麼動作下時間就過完了。

這些企業人士之所以會羨慕前總經理或郵差,不就是因為他們也有想要取回來的東西嗎?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在二○一二年的聖誕節,面對國民訴說家庭的重要:

「就我的經驗來說,幸福家庭的價值,是人類之所以存在、永遠不變的要素之一。」

英國人從女王到一般國民皆具有重視家庭的想法,也知道哪裡是底線必須回頭。我認為就是這種認知,而引發人類的堅強性格與聰慧的決定。◇(節錄完)

*【作者簡介】

井形慶子

一九五九年生於長崎縣,就讀大學時就開始擔任裝潢雜誌的編輯,二十八歲時創立出版社,發行以介紹英國生活為主題的雜誌《夥伴先生(Mr. Partner)》。經營出版社的同時,繼續書寫從十九歲便開始的有關英國的散文。她的觀點贏得許多讀者的共鳴,成為暢銷書作家。

——節錄自《 英國人,這樣過退休生活》/ 天下雜誌出版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