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屏

嘉義製材工場地下動力再現

嘉義林管處處長黃妙修(左)與崇暉營造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聿暉開記者會,背後是嘉義製材工場地下動力再現重要場域。(李擷瓔/大紀元)

【大紀元2018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領有古蹟修復執照的崇暉營造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聿暉一個無私意念還原了「嘉義製材工場地下動力」歷史真象,他發現「文獻與現地不符」,沒有考慮工程會無限期停工,造成財務困難的危機,一個無私的意念,勇於向嘉義林管處揭露新事證。

崇暉營造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聿暉今日記者會也在現場分享喜悅的一刻,就是地下動力遺構發現的歷程,他說「製材工廠內部約330坪,當時為進行機具展示工程,懷疑地下可能會有遺構存在,經人工試掘,讓底藏的遺構一一出現」。(李擷瓔/大紀元)

嘉義林管處依據文資法立即停工,並邀請專家學者現勘討論,還原歷史真象,並積極協助機關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對於嘉義製材所1942年歷史現場再現,功不可沒,並首例以營造廠商身份,獲頒農委會107年林業有功人士。

黃聿暉今日記者會也在現場分享喜悅的一刻,就是地下動力遺構發現的歷程,他說「製材工廠內部約330坪,當時為進行機具展示工程,懷疑地下可能會有遺構存在,經人工試掘,讓底藏的遺構一一出現」。

第一個被發現的四呎大剖機坑。(李擷瓔/大紀元)

第一代嘉義製材工場1941年地震損毁,1942年於基地東北方興建了大跨距木構造製材工場。2016年4月完成整修,12月賡續再利用工程,黃聿暉於開工整備時,依據1945年所繪內部配置圖的數條虛線、現場地板龜裂,及文獻記載「木造平屋建地下動力設備」,大膽假設地底下應有掩埋遺構,進行金屬探勘、人工試掘,果然發現極其珍貴的林業文化遺址,讓底藏半世紀的地下動力遺構重現,觸發阿里山林業文化新時代。

嘉義林管處處長黃妙修表示,由早期嘉義製材所到現在所留下來的地下遺構,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它的價值:一個是建築的價值,大跨距的檜木木構價值,第二是林業產業文化的價值,因為當時它的製材量及機具都是全世界最好的設備集中在這裡。第三部份是全自動化的價值,以當時的私人製材所,只有一台發電機,可是在我們這裡最多有30台,所以當時全自動化的科技,不只是說日本甚至與歐美當時候比起來,我們都是最先進的,所以有這些文化價值。

以前在2003年是以阿里山森鐵作為世界遺產的潛力點,但是經過這幾天的調查研究發現這些不够完整,所以我們建議加上阿里山上的森林資源,因為北回歸線孕育的檜木森林資源再加上森林鐵路特殊工法及它的特殊性,對人及環境的情感跟它的生態等等,再加上嘉義製材所當時產業的技術世界第一,再加上檜意森活村所留下的文化的遺址,所以用森林、鐵路、生產、生活會是阿里山林業文化來登錄世界遺產爭取的目標。◇

責任編輯: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