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活

80位台灣水醫生 每年徒步檢漏3萬公里管線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指出,漏水事件有70%以上發生在用戶外線,除了靠水醫生檢漏之外,汰換管線時,將用戶外線一併汰換,並改接到用戶水表,有望徹底解決漏水問題。(台水提供/中央社)

【大紀元2018年04月06日訊】台灣地震往往造成不少自來水用戶管線漏水,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力拚降低漏水率,都得靠約80位水醫生,每年步行「聽診」全台灣一半的供水管線長達3萬公里。

據中央社報導,因地震造成多處用戶外管線漏水、路面漏水,需修復的範圍及數量甚多,一度高達4萬戶無水可用。台水2月7日投入搶修工作,歷7天搶修,破管件數超過800處,全台支援水車49台、支援修漏廠商29組人力,動員超過500人24小時投入復水工作,至2月14日全數正常供水。

不過直到如今,台水員工仍持續檢漏,被稱為「水醫生」的檢漏員,在台水不過80個人,但是一年卻要巡檢全台灣一半的供水管線長達3萬公里。

台水漏水防治處長丘宗仁表示,台水檢測人員由於必須步行,一邊聽音、一邊檢漏,而為了顧及安全,通常是兩人一組一起出發;而由於白天大部分都是工商業或民眾活動期間,交通流量大的地區,檢漏困難,等到晚上比較安靜,聽音效果也比較好。

丘宗仁形容,沿著地面管線地方逐漸聽音檢漏,破管的地方會聽漏水的聲音,會好像家中用水時噴灑出來的水花濺到牆壁上一樣,會撞擊到土石,這樣的技術,檢漏人員至少要2年至3年的培訓時間,經驗累積加上設備熟悉度,才能順利成為「水醫生」。

以今年的0206花蓮地震為例,第二天台水就立刻把全台的檢漏員都調度到花蓮去,但是剛開始停水,聽不見水聲,無法檢漏,等到修好管線,才能開始工作。丘宗仁表示,這種地下漏水的狀況,一定會不斷發生,即使管線修好了,很多地方因為只是細微漏水,不會立刻檢修,檢漏人員仍然得持續不同紀錄、檢測。

日本東京漏水率高達20%,檢漏人員有400個,管線3萬公里;跟東京相比,台水則是超過6萬公里,卻僅有百位不到的檢漏人員,兩年一次巡檢需要非常努力。

台水執行十年降漏計畫,其中將汰換6000公里管線,依照漏水頻率訂定汰換的優先順序,參考日本東京都水道局經驗,配水管材質改採耐震及耐久性更高的延性鑄鐵管(DIP),有助降低漏水風險。(台水提供/中央社)

「為增加檢漏效率」,台水指出,除了原本的聽音器、聽音棒外,還增加噪音記錄器;以及兩點相關儀、多點相關儀,能夠布設多點,同時收集音頻,自動分析漏水位置,能為台水檢漏增加效率。

台水表示,全台管線在1975年僅8,079公里,到2017年底已經增加為6萬1,458公里,增加661%,管線增加,管接頭數增加,也提高漏水機率。

台水積極搶救漏水率,從2012年的19.55%,2017年已經降為15.49%,原訂2022年的漏水率目標14.25%將提前兩年完成;2021年則從南部先開始,漏水率降至10%,2031年預計全國平均漏水率可達到10%。

台水表示,由於水價長期偏低,2004年至2017年給水投資報酬率平均為-0.277%,財源籌措困難。目前依經濟部指示,執行10年降漏計畫,預算為795.96億元(新台幣,以下同),自2014年至2022年,每年約70億元不等。

其中,由台水自籌經費645億元,預計汰換管線6,000公里,建置3,428個分區計量管網及水壓監測設備,另外由經常門預算支應150億元,擬從地理資訊系統建置、檢修漏作業及擴大民間參與等投入降漏工作。

台灣2月6日晚間11時50分,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0的地震,花蓮各處遭受重創,統帥大飯店、雲門翠堤大樓等倒塌,釀成17人死亡、285人受傷。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