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洛杉磯新聞

臺美人歷史協會追憶王桂榮

【大紀元2018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1998年,王桂榮慷慨解囊捐出柔斯密市的家族產業,促成臺灣會館的成立。他的義舉20年來惠及社會,為人稱道。臺美人歷史協會近日舉行臺美人事蹟系列活動,表達對早期來美人士的回顧與表彰,第一集是王桂榮的故事。

臺美人歷史協會舉行臺美人事蹟系列活動,第一集是王桂榮的故事。

王賽美與林翠雲。(袁玫/大紀元)

臺美歷史協會祕書長劉玫玲感謝先輩的奉獻,打下基礎,但她感嘆歲月如梭,因此舉辦臺美人典範系列座談活動,正式邀請先進聚會,面對面談談當年打拼的熱情。

王賽美與友人。(袁玫/大紀元)
王賽美宇公子、友人。(袁玫/大紀元)
王賽美與友人。(袁玫/大紀元)

追憶王桂榮的點滴事蹟

8月25日,王桂榮當年的夥伴們,田詒鴻、林衡哲、楊嘉猷、顏樹洋、林宏容、許丕龍、陳正吉、陳立宗、鄭炳全、蔡盧錫金、昆不老,伴同王桂榮夫人王賽美及其公子王政中、王政煌,講述精采往事。

王桂榮除捐贈臺灣會館之外,還為臺灣與主流社會建立了很好的關係。1981年,他為臺灣人爭取回來兩萬名移民名額,創立了臺美商會、臺灣人公共事務委員會,成立一百萬美元的臺美基金會,鞏固南加州臺灣旅館公會,協助萬通銀行重組,協助長輩會興建鶴園老人公寓,對臺美人社區貢獻極大。

王賽美回憶,20幾年前,臺灣政府官員訪洛杉機都去中華會館與傳統僑社。當王桂榮得知政府官員不和臺灣僑民見面的原因是沒有固定會面地點時,就和她商量,將臺灣會館現址捐出。如今會館成為臺灣人的家、娛樂文化中心,在這裡舉辦各項活動。目前,會館董事會計劃擴充、蓋大樓,將能總體容納所有臺美社團,她將繼續支持。

她說,1973年移民來美,王桂榮43歲,從零做起,他曾說做到50歲就將事業交給她,自己將全心投入凝聚臺灣人、為臺灣打拼,到50歲時果真如此。王賽美說「上帝保佑」,接下重擔後,事業順利,得以捐獻做公益。「捐出的錢,過幾年又能賺回,有施就有得。」她也希望有錢的人不要捨不得,多做善事,一定會有回報的。

林宏容表示,早期參與臺館成立會議及活動,了解其過程,他也曾擔任臺美基金會會長,與王桂榮相交篤深。他説,王桂榮設立臺美基金會獎勵傑出人才,有部分人士認為目的不單純而寫文章攻擊。在成立臺灣會館的過程中,又多次遭到質疑,「賺錢比較容易,捐錢反而困難重重。」可以想像建館的難度有多高。林宏容也提到王桂榮服務社區的原則:針對需要、考量地點、時機與自我能力,做好人際關係,促進大家觀念溝通。

王桂榮於2012年2月11日逝世,追思會上大家不勝唏噓。◇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