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平和的力量——《求救信》觀後感

作者:蔡溶

【大紀元2018年09月18日訊】和影片的片名帶給人的感覺不一樣,《求救信》這部影片令人感動,卻不屬於催淚或讓人身心疲憊的類型,整場電影呈現一種內斂的平和。一個外表白淨柔弱的書生,一聲不吭地承受那樣的酷刑,就連如狼似虎的打手都要承認他「最剛」,平靜的敘事中充滿了治癒心靈的感動,令人動容。

影片從一封遠隔8,000多公里外飄到美國的信、上演「漂流瓶」般的傳奇故事開始。

「先生:如果你偶然間購買了這個產品,請幫忙轉送這封信給世界人權組織。這裡處在中共政府迫害之下的數千人將永遠感謝並記住您。……」俄勒岡州女士凱斯(Julie Keith)2012年在購買的萬聖節裝飾品中,意外地發現了這封藏在裝飾品內、混夾了中英文的求救信。

俄勒岡當地報紙做了頭版報導,此事隨即被國際媒體廣泛報導,中國馬三家勞教所被置於國際鎂光燈下,中共勞教制度及其酷刑引起世界的關注。經過三年的探尋搜索,導演李雲翔找到了求救信的作者孫毅,通過網絡祕密討論拍攝細節,和他一起製作這部紀錄片。

電影一部分採用孫毅在大陸冒險拍攝的鏡頭,一部分根據孫毅手繪的場景,用動畫的方式呈現他在勞教所期間的遭遇和遭受的酷刑。

影片敘事平和,但內容驚心動魄。文弱書生孫毅因信仰被投入大牢,警察24小時輪班、換著花樣給他上刑,一個人的承受力是有極限的,可是他一樣樣挺了過去;沒有喊口號,也沒有痛罵折磨他的警察,沒有怨也沒有恨,沒有負面情緒,只有平靜的堅持。

在無數次與死神不期而遇的折磨下,孫毅的淡定平和,成為整個影片最吸引人之處。他的手繪勞教場景是另一亮點,除了人物的生動傳神之外,畫面的乾凈和簡單,一如孫毅其人,沒有任何氣恨與不平。但每一秒每一分卻緊扣你的心田。

世間多少人,強勢到可以呼風喚雨,來決定另一些人的前途,卻在人性的考驗下一觸即潰;真正的強者卻不暴。孫毅的「敵人」也變成他的敬佩者和朋友,孫毅的與眾不同在於他的真心。

這是一個普通中國人堅持信念的故事,卻讓看過電影的不少中西方觀眾產生共鳴。「動輒大喊大叫的人,他堅持不下去。恰恰是平和的人最有力量,信仰的力量,才能挺得過酷刑。」觀眾劉先生(Bab Lau)看完電影很有感觸地說。

獨立影評人卡夫卡·陸(Kavka Lu)曾說,「不是所有的電影都需要『情色』和『苟且』之事才能吸引觀眾的,觀眾需要的是好故事和能夠激起人心共鳴的真情實感。」《求救信》就是一個好故事,彷彿一棵根系大地向地層深處延伸的參天大樹,在低調中醞釀出沉積深厚的果實,有著一股直擊人心的感人力量,令人回味,令人難忘。◇#

責任編輯:文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