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

台中農產均量狂減六成 衝擊選情較勁

台中市議員施志昌(左2)、黃守達(右3)議會質詢,質疑台中農產行銷究竟是「好棒棒,還是苦哈哈?」(黃玉燕/大紀元)

【大紀元2019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受氣候影響,台中市蔬果產量一路下滑,從今年夏天開始,龍眼、荔枝減產剩下一成。入秋後,紅柿子、水梨剩三成,僅柑橘、火龍果產量持平。農業狀況不穩定,也衝擊地方選情。

台中市議員施志昌、黃守達議會質詢,批最近一場大陸遼寧瀋陽的國際採購會,總銷售金額僅79萬元,質疑台中農產行銷究竟是「好棒棒,還是苦哈哈?」農業局局長蔡精強表示,天候造成台中整體農產平均減產六成,嚴重影響外銷成績。而議員指的遼寧採購會以展示為主,後續參與廠商會持續洽談。

藍營徵召菜農林佳新挑戰第一選區現任立委蔡其昌。林佳新日前在臉書貼出,甲安埔地區許多農民苦不堪言,二期稻作、芋頭、火龍果與各種農產品,辛勤耕種卻得不到相對回報。此言一出,遭質疑是在打臉盧市府。

議員黃守達指出,台中市府拚農產外銷,但專案報告幾乎偏重中國,外銷成果也不彰。今年4月壽光蔬果科技博覽會連連被批;9月遼寧採購洽談會更只有79萬元的銷售額。

目前台中市農產外銷也才一億多,與年度目標三億差很大。他認為,靠攏中國無助於整體農產外銷,這是過度倚賴單一市場的結果。他建議市府與中央合作,組成農產國家隊,才能真正幫助農民。

針對質詢,市長盧秀燕表示,市府當然會持續農業行銷,但選舉議題她謹守分寸,不會在議會答覆。農業局長蔡精強補充說,台中市農產品是以「外銷調解內銷」,不是以外銷農產品為主要產業。而農產品價格都維持在二成利潤,只要低於二成利潤,市府就會介入,加強行銷、加工及外銷,讓價格穩定提升。

議員楊正中則批農業局專案報告未完整呈現事實,他舉前市府在104年到106年,柑橘外銷從5,830萬元跌到1,433萬元,鮮果從8,000萬元降到2,000萬元。建議農業局應重新整理,對市民呈現真正的外銷成績。

議員楊正中批農業局專案報告未完整呈現事實。(黃玉燕/大紀元)

責任編輯: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