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點播

成語故事:四體不勤 五谷不分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4日訊】“四體不勤 五谷不分”這句話出自《論語﹒微子篇》。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周遊列國,一路上十分的辛苦。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穿過叢林時掉隊了。這個學生就是孔子很喜歡的子路。子路正在著急的時候,遇到一位老農在田地裡作農活,於是他走上前問到:“子見夫子乎?”意思是說:你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農看了一眼子路,沒好氣的回答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老農的意思是說:既不勞動,又不知道生產知識,哪裡配稱什麼老師!

子路覺得自己說話太冒失,沒有禮貌,所以就很恭敬的站在一邊,半天也沒有說話。老農看子路還是知書明理的人,就邀請子路到他家裡過夜,晚上還盛情的招待了子路。

第二天早上,子路趕上了孔子一行人,就把昨天的事情告訴了孔子。孔子說:“這一定是一個有修養的隱士。”孔子想和他談談,叫子路立刻回去找他。當他們去的時候,那位老農和他的家人已經不在了。而這句話和這個故事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留給後人去體味。

老農的話說明真正的知識來源於勞動;而孔子並沒有由於老農的出言不恭而心生不悅,立即擇善而從也不愧為謙學的夫子也。

新生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