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新唐人電視﹕影藝之窗第29集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2月14日訊】舞蹈指導家肯尼思邁克米蘭爵士去世10周年的紀念的標志,是倫敦皇家歌劇院在這一季節中重新演出“梅爾靈”,它是邁克米蘭生前編寫的八個芭蕾舞劇中的一個。

在線觀看(256K)

新唐人電視授權連接

莫尼卡梅森:“肯尼思爵士曾經是皇家芭蕾舞公司的舞蹈演員,而且是公司里非常有成績的一個。他開始是在導演尼內特女士手下演出。尼內特和編舞指導費卓格阿史同爵士對他的影響很大。所以,肯尼思非常了解皇家芭蕾舞公司導演們的目標和要求是什么。但是,他也看到了公司的趨向,他也被其左右著。為了探究人性的困惑,他被“梅爾靈”的故事所吸引,梅爾靈的故事不是科幻,而是歷史。它很容易使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投入,帶到舞台上去。他對劇中的中心人物、男主角非常感興趣,男主角在一般的芭蕾舞中不起主導作用。但是,“梅爾靈”劇例外。我個人認為,他創作了一部非凡的芭蕾舞劇。我們有八年沒有演這一舞劇了。所以我們稱其為回顧演出。在紀念肯尼思去世10周年之際,上演“梅爾靈”劇是最合适的。”

莫尼卡梅森:“恐怖的人物總是會激起肯尼思的興趣。這部芭蕾舞劇里面就帶有這种色彩。有那么點儿‘恐怖’的意思。但是,怀著深重困惑的人們、雖然有權勢,而且擁有巨大的王國,比如擁有一半的歐洲的哈布斯堡王朝,他們卻仍熱衷于政治利益。在私下,他們的妒嫉、陰謀以及奸情的聯絡,都是很黑暗的一面的表現。一個社會表面上看是一個樣子,它有其完善的秩序;但是背地里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就是有它的陰暗面。”

黛博拉邁克米蘭:“我記得很清楚。我過生日時他送我一本書。我記不住是什么名字了。就是有關這個故事的書。他先讀給我听。記得他曾看過兩部好萊塢拍這個故事的電影,結尾是以雙方自殺結束了這一浪漫的風流韻事,事實上并非如此。因此,他被真實的故事和歷史所吸引。當然有人會說,他太頑固了。他勸說好友朱麗安福爾曼与他合作。他一直想把芭蕾舞從舊的模式中改變出來,讓它能夠成為更加流暢的藝術。因為現代人深受電影和電視的影響。所以,在劇院里,為觀眾展現的藝術不能太陽春白雪了。戴維伍爾,在他們的芭蕾舞公司里是非常出色的男芭蕾舞演員。我想,他是想要讓這些演員們有一席用武之地。”

黛博拉邁克米蘭:“就象回家一樣,他參加山多韋爾斯芭蕾舞公司時,才15歲。他早年喪母,15歲時,父親過世。我想他找到山多韋爾斯芭蕾舞公司,就象找到了自己的家一樣。与那里的人們是那么的融洽、和諧。他是那么愿意接受那里人們對他的督促。他熱愛公司,吃在那里。他了解公司的一切人和事。”

莫尼卡梅森:“人們很敬重他,他的意愿是讓觀眾了解什么是芭蕾,芭蕾展現了什么。不僅僅是坐在劇院里大眼儿瞪小眼儿地看。我認為許多人領會了,他們會再一次地來看他的芭蕾舞。他這方面很在行。不少人直到現在還不斷來。比如‘羅米歐与朱麗葉’和‘麥諾’都是非常受歡迎的舞劇。我認為他也非常超前的并且具有預見力。他的好多舞劇都是20年或30年前創作的,而現在才能看出它們的內容所在。他把一些美麗的古典舞蹈從芭蕾舞中拿出來,放進一些陰暗的部分。甚至讓演員忘記演出時要有美感,而是把情感帶到舞蹈中去。”

黛博拉邁克米蘭:“我認為他會被震惊的,但是他也會很愉快。今天是個特別的夜晚。你了解它也是悲傷的夜晚。我看到他們從上個星期開始集合在一起排練,這是一個新的芭蕾舞公司,上台的人都不認識他,也不了解這個舞劇。只是在過去的一周里看了一次。但是卻調用得如此迅速。他若在天有靈,會欣慰的。”

肯尼思邁克米蘭爵士是過去几十年來皇家芭蕾舞的所愛。10年前,他心臟病發作,以身殉職在皇家歌劇院,當時正在上演他的芭蕾舞劇“梅爾靈”。作為國際性慶祝他的終身作品的一部分,倫敦皇家歌劇院上演八出邁克米蘭的芭蕾舞劇。第一出是他的三幕芭蕾舞劇“梅爾靈”,是根据奧匈帝國的王子魯道夫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

這出芭蕾舞劇的故事包括魯道夫王子与17歲霸道的瑪麗瓦西拉的關系糾葛,和比利時公主不愉快的政治聯姻。還有他与匈牙利叛逆分子聯系,表現了他的墮落和暴力的性格。皇家芭蕾舞的代理導演,莫尼卡梅森告訴路透社記者有關邁克米蘭本人和“梅爾靈”的故事的內容,以及挑選這出舞劇獻給這位傳奇的舞蹈家和舞蹈指導家的原因。她說:“為了探究人性的困惑,他被“梅爾靈”的故事所吸引,梅爾靈的故事不是科幻,而是歷史。它很容易使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投入,帶到舞台上去。他對劇中的中心人物、男主角非常感興趣,男主角在一般的芭蕾舞中不起主導作用。但是,“梅爾靈”劇例外。我個人認為,他創作了一部非凡的芭蕾舞劇。我們有八年沒有演這一舞劇了。所以我們稱其為回顧演出。在紀念肯尼思去世10周年之際,007的扮演者皮爾斯在影片“伊芙琳”中擔任男主角

介紹:“007:擇日再死“剛獲成功,愛爾蘭籍的英俊瀟洒小生皮爾斯伯斯納又來參加星期二(12月3日)在洛杉磯舉行的電影“伊芙琳”的首映式,伯斯納在這部影片中擔任男主角。這一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上一個世紀50年代的愛爾蘭。一名父親与法律和教會發生了沖突。

皮爾斯伯斯納:這部影片,我不想讓它圣誕節過后再上映。最好在圣誕節之前發行。制片厂傾听并采納了我的意見。于是,就決定緊跟著“007、擇日再死“這部巨片之后上映了。我認為、我也希望這樣會使我們受益。因為這是一部不起眼儿的電影。但是,電影是有它的靈魂的,這部電影不錯。它是一部圣誕影片。

皮爾斯伯斯納:我看了劇本以后,就与里面的主人公產生了共鳴。這是一個父親的故事,我自己也是父親。它是個講家庭的故事,我同樣有一個大家庭。并且講的是愛爾蘭的故事,我本人正好又是愛爾蘭人。在天主教的環境中長大。故事里面有教堂的事情,還有悲歡离合。由于這許多的因素,我都能從中找到同感。而且,作家保羅潘達的文筆極佳。

皮爾斯波斯納:影片中德斯蒙德柯南道爾這個人物,在1953年的時候,為了奪回自己的孩子,与教會和國家的法律發生了極大的沖突。因為在那時,如果一個單親父母是不能撫養自己的孩子。他就是這种情形。他的案子提交到了最高法院。他因此成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雖然他不覺得如此。他在臨死前的病榻上,對他的女儿伊芙琳說,爸爸對不起你,我把事情搞砸了。

朱麗安娜瑪奎林:我有一點對愛爾蘭人的認識,我非常幸運能与他們一些人在一起合作。這种潛在的幽默感怎么也揮之不去。不管劇情多么悲傷、多么緊張,這种感受也會使我們放松。我想是因為導演布魯斯的緣故,他總是能及時給予我們支持,讓劇情穩健地發展著,讓大家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星期二洛杉磯的首映式上,皮爾斯伯斯納遇到了他以前合作的兩位女主角,一位是蕾納,令一位是”擇日再死“的海爾貝蕊。說真的,他還要為這部不起眼的影片協商,“伊芙琳”是無法与007的影片相提并論的。只好听天由命。但是,皮爾斯伯斯納相信有可以回天之力。他說: “這部影片,我不想讓它圣誕節過后再上映。最好在圣誕節之前發行。制片厂傾听并采納了我的意見。于是,就決定緊跟著“007、擇日再死“這部巨片之后上映了。我認為、我也希望這樣會使我們受益。因為這是一部不起眼儿的電影。但是,電影是有它的靈魂的,這部電影不錯。它是一部圣誕影片。”

對許多電影觀眾來說,影片“伊芙琳”可以讓他們看到伯斯納飾演一個愛爾蘭人的樣子。其他劇組人員都高興能夠与他一起進行他的這次文化之旅。

朱麗安娜瑪奎林提到說:“我有一點對愛爾蘭人的認識,我非常幸運能与他們一些人在一起合作。這种潛在的幽默感怎么也揮之不去。不管劇情多么悲傷、多么緊張,這种感受也會使我們放松。”“伊芙琳”這部影片將于2002年12月13日在美國一些地區上映。(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