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紀元專欄】范錦明:中國的水資源開發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28日訊】根據中國水利主管部門的統計,每年有2,660萬公頃的耕地面臨乾旱的威脅,缺水量約300億立方米,並且還有7,600萬公頃的工地沒有灌溉系統。在全中國670個主要城市中,至少有400個城市面臨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而且估計到公元2050年,中國的人口將達16億人,耕地面積將超過6,000萬公頃。都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將由28.7%提高至56%。水資源的供給,將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中國為了增加水資源的供給,不斷地增建各型水庫和堤防,以便儲存和運送更多的水源。從1990年至2000年,中國增建54座大型水庫,56座中型水庫,21座小型水庫,使水庫的容量增加524立方米,堤防的長度也增加5萬公里。

雖然中國繼續在增建水庫和堤防,但是專家指出,有不少水庫和堤防是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修建,而且用的是土石,經過四、五十年,急需維修。儘管中國政府每年也撥三、四十億人民幣進行整建,但是經費不足問題,一直困擾著地方。

除了在水源比較充足的地方修築水庫和堤防之外,在華北缺水比較嚴重的地方,則大都是鑿深井,抽取地下水來解決水荒。然而這種作法,對生態卻產生破壞作用。中國的水利主管部門曾經在1991年到1993年,對遼寧、河北與山東的沿海地區進行普查,結果發現有2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因為超抽地下水,造成海水滲入地層,有8,000口深水井,因為淡水變鹹而封閉,影響所及,有4萬公頃耕地因為缺水而休耕,每年約減少20萬噸的糧食收成。

在水資源的輸送方面,中國的效率也不彰。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份報告估計,現在水資源浪費十分嚴重。農業灌溉損失率達60%,城市供水有1/3未到用戶前就損失掉。總的來說,全球水資源利用過程中,損失率有時高達50%。中國的農業用水量近4,000億立方米,每公頃平均用水僅7,950立方米(畝均530立方米),但有些地區每公頃平均用水量高達1.2萬~l.5萬立方米(畝均800~1,000立方米);中國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平均達到40%~45%,但不少仍低於40%的水平;目前城市平均每人每日民生用水約100升左右,但高的達到400升,民生用水的浪費也很普遍。

進入21世紀,中國人口繼續增長,將達到16億高峰,對水資源的開發將達到臨界狀態,對水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根據人口增長,工農業生產發展,如不節約用水,初步估計2030年需增加供水2,000億~2,500億立方米才能滿足各方面的需要。黃、淮、海河三流域2010年以後,隨著人口的增加,每人平均水資源將不足400立方米,當地水源已無潛力可挖,缺水只有遠距離從長江調水才得以解決。

(原載台灣大紀元周報第48期)

◆我的意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北台灣水源告急 限水陰霾籠罩 (2/26/2002)    
  • 大陸逾百座城市嚴重缺水 (1/26/2002)    
  • 干旱的塔里木盆地蘊藏地下“三峽水庫” (1/6/2002)    
  • 奧德賽探測器”嗅”出火星有水 (12/15/2001)    
  • 中國山東平陰縣大肆排污 黃河水污染超標20倍 (12/4/2001)    
  • 上海向下沉 每年10毫米 (11/22/2001)    
  • 中國水利部:中國將在2030年到達世界缺水警戒線 (11/14/2001)    
  • 中國山東地下水嚴重超采 上千平方公里海水入侵 (11/13/2001)    
  • 國際水世界教育展 十日開幕 (11/7/2001)    
  • 廣州深圳東莞湛江汕頭被列入缺水重點城市 (10/31/2001)    
  • 山西水資源急劇衰減 10年后缺水達50億立方米 (10/25/2001)    
  • 長春“水缸”亮黃燈 (10/19/2001)    
  • 北京計劃收集雨水以緩解水資源供求矛盾 (9/20/2001)    
  • 我國未來水資源緊缺 2030年前后將出現用水高峰 (9/16/2001)    
  • 九鼎茶居:涸轍里的呻吟——中國的水資源 (9/15/2001)    
  • 黃河沿岸企業偷排污水 嚴重污染水質 (9/7/2001)    
  • 實行計划用水 大陸將全面開征水資源費 (9/3/2001)    
  • 北部進入枯水期 水庫水位下降 (8/30/2001)    
  • 廣東正在面臨水資源質與量的雙重危機 (8/27/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