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唐代文物」故宮開展 湧入參觀人潮

(http://www.epochtimes.com)

﹁天可汗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昨日在國立故宮博物院開展,吸引眾多民眾前來參觀。率隊來台的陝西文物局局長張廷皓,看著大排長龍的購票隊伍有無限感觸。他說:﹁這次展出是故宮與中國時報系跟我們談了三年的結果,有這麼多的唐代文物能夠來台展出,尤其一級文物的數量,超出過往的規格,當初我也沒把握,可說是大家有心,才有此機緣。﹂

近幾年來陝西文物來台展出已有多次,每次都造成轟動,但張廷皓卻是這兩個月連續來台兩次,一是上個月恭送珍藏於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的佛指舍利,﹁沒想到這個月又來台,因為這次我陝西省文物局轄下的十二座博物館,共有一二○組兩百餘件文物來台,我得來看看這次陝西文化旋風所造成的影響﹂。

上個月佛指舍利來台,引發數十萬信眾沿途膜拜,張廷皓先說了一段心得:﹁唐代曾七迎佛指舍利,從古書了解當時造成萬人空巷的盛況,我以為那是文人的想像,沒想到這次佛指舍利來台,真的見識到萬人空巷的境界,才知道這種文化底蘊是不分古今、不分地域,都同存於心。﹂

同樣的,這次唐代文物,有大批佛、道教千年難得一件的造像,有唐代皇室所用的出土金銀器、秘色瓷,見證國際文化交流的各國貨幣,代表唐代百科全書的三彩俑等等這些千年珍寶。張廷皓強調,希望這次陝西好不容易才出境的唐代文物旋風,能讓台灣民眾了解七到九世紀文化的多樣性。

他補充說,來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應該有個認識,就是不可能再有單一文化凌駕一切的世代,且要有尊重各種歷史、文明成就的國際觀。他認為唐朝文化就是一個最早的明證,﹁一個長安、一個羅馬,連成一條絲綢之路,就是東西文化融合之路,唐代的包容性與國際觀所造成的盛世,在二十一世紀更有啟示性﹂。他推崇唐代文物的成就,就是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宛如天上繁星一般,織成一個璀璨的星空。

來台的大陸文物代表團昨日也趁隙前往故宮觀賞文物,看到毛公鼎等數件出土自陝西的故宮鎮院之寶。張廷皓指出,這次唐代文物皆為陝西出土,來台後看到同樣出自陝西的文物,是故鄉人看故鄉物,備覺親切;並強調,如果文物有靈,也會有相同的感覺。

至於這次展出的﹁虛擬長安﹂虛擬實境計畫,張廷皓相當推崇,直說高科技展示方式使文物活起來,讓更多人了解這些文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與唐人的生活關係,相當值得陝西各博物館、考古所學習。他最後說:﹁博物館的陳列與教育是以人為本、以觀眾為本,這次來台參觀台灣籌畫唐代文物大展,真正感受中國時報系與故宮的用心。﹂

(中時電子報 2002年4月21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天汗的世界」千年深埋 鐵造彌勒佛莊嚴依舊 (4/18/2002)    
  • 天可汗世界 立菩薩殘像 東方維納斯 (4/17/2002)    
  • 胡風唐化百花齊放珍貴器皿 刻畫文化豐收 (4/14/2002)    
  • 唐代大展 展現「佛教盛世」 (4/2/2002)    
  • 唐代遺址 三峽庫區挖出土 (3/30/2002)    
  • 天可汗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 暖身開講 (3/30/2002)    
  • 法門寺地宮唐代文物精髓下月故宮現風彩 (3/29/2002)    
  • 虛擬「麟德殿」 重現長安飄逸燦爛 (3/27/2002)    
  • 中國特種郵票《步輦圖》即將發行 (3/13/2002)    
  • 大唐瑰寶四月來台 重見長安風華 (2/27/2002)    
  • 迎佛指 過程可盡收眼底 (2/22/2002)    
  • 內蒙古發現唐代古戰城遺址 (2/21/2002)    
  • 中國民間歌舞 (2/21/2002)    
  • 眉縣唐代古塔被“ 扶正”了 (2/19/2002)    
  • 舊時代中的新式女子──林徽音(下篇) (2/3/2002)    
  • 跨越時空 盛唐文物到故宮 (2/2/2002)    
  • 唐代”球星”現身蓉城 (1/31/2002)    
  • 《朱痕記》 (1/28/2002)    
  • 玉堂富貴 (1/8/2002)    
  • 雪山紅樹圖 (梁 ) (12/9/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