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園地

何時開始培養儿童的美感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9日訊】美感教育又稱審美教育。它主要是通過藝術手段,或借助于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對人們進行有計划﹑有目的教育。這种教育對儿童來講應從什么時候開始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對孩子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就會發現:剛出生几個月的孩子就喜歡看色彩鮮艷的會動的物體,他們听到有韻律的樂曲會停止哭聲。1–2歲的孩子對穿顏色好看的新衣服會流露出愉快的表情,喜歡听別人夸獎他好看之類的話。學齡前儿童則多伴以新奇作為評判美与丑的標准。儿童表現出的對某一事物所持有的體面向性的喜態度,是他們最初對美的感受能力的原始反應。因而對儿童進行的審美教育從出生后不久就應該開始。

  

  由于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此對孩子進贊美感教育應先從家庭開始。當孩子處在嬰儿時期時,家長有目的地在他視覺所能触及到的范圍凡,懸挂一些色彩艷麗的汽球﹑形象可愛的玩具﹑簡洁明快的圖片,這雖對孩子的審美教育不可能有即時效果,但對他形成最初美的感受能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隨著孩子的成長,生活經驗的不斷丰富,知識的逐漸積累,他們對美的感受能力有所提高,但畢竟還不成熟,在感知美的過程中具有表面性﹑情緒性和模仿性的特點。即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停留在物體外表的色彩﹑形狀上,缺乏理解美的內在涵義。經常以他們是否認識感知對象或是否對它感興趣作為評判的依据。儿童善于模仿的特點,導致他們在感受美的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從眾心理。鑒于孩子的這些特點,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須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具體地加以培養和指導。

  

  對學齡前儿童的美感教育,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家長必須身體力行,時時做有心人。首先家庭的室內布置要色彩協調而不繁雜,美觀而不入俗套,整洁而不條理,讓孩子在其中享受到一种協調的美。全家和睦相處,尊老愛幼,給孩子心理上充分的安全感,時時體味到家庭所特有的溫馨,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這些對于孩子審美情趣的形成和發展﹑高尚情操及健康審美能力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經常幫助孩子提高鑒賞﹑評判美的能力,告訴孩子什么東西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同時家長在平時不論是与成人交談,還是和孩子們說話,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語對孩子產生的影響。行為舉止要符合社會文明規范,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禮。不要說粗話﹑臟話。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文明禮貌教育,養成好的習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也要逐步擴大補美的內容。帶孩子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領略自然風光和造型优美的建筑,欣賞五彩繽紛的展覽,閱讀优秀的儿童作品,參加有特色的音樂會等,激發孩子對美的事物的情感流露。啟發他們對事物現象美的認識發展到對事物本質美的認識。這樣既能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也能起到發展孩子智力的作用。

  

(三九健康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心情不佳 就去理發 (4/7/2002)    
  • 聆听泰戈爾 (3/9/2002)    
  • 中山美穗洗發水廣告非常美感 (3/5/2002)    
  • 美俄爭冰后 美感拚跳躍 (2/22/2002)    
  • 冰舞評分 強調舞步藝術性 (2/19/2002)    
  • 故宮新春陸續推出多項特展 (1/3/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