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世界

《老子》与“道”(二)

-- 為何一本修道的書卻以文化形式流傳下來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日訊】

三、老子之“道”

《老子》上篇共三十七章是論“道”的,故稱之為《道經》,下篇四十四章,論“德”,稱之為《德經》,合二為一,該書又稱之為《道德經》,共九九八十一章,全書便圍繞“道”与“德”展開了。而后世的人將這兩個字合一起“道德”,成為一個衡量人的品質或社會的專有名詞。

正如在前面已指出,老子以后的人,均站在常人這個層次從字面上推測解釋《老子》,离道甚遠,甚至有的完全不能理解原意。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歷代大都把這句話大抵理解為,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丑的觀念就形成了,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惡的觀念就形成了,由此產生分爭,結果反而不美、不善了。這完全是從字面上牽強附會發揮自己的東西,這句話非常明确,原意就是天下都以為的美,這是丑,天下都以為的善,這個是不善。人們絕不愿意承認自己認為的美是不美,自己認為的善是不善,故把這句大白話發揮出相反的內涵。為什么老子要這么說呢?在大覺者那一層次那一境界看常人社會的理,其實都是反的,美与丑、善与惡、好与坏在上面都是反的。這是從常人走向修煉,從一修道開始就應懂得的常識,故這句話出現在了《老子》的第二章開頭。因為修道的最終目的就是徹底脫离常人的層次,升華到高境界中去,故常人社會的一切標准、認識都是要摒棄的,不能執著的,故老子一下指出了高層次的理与常人之理不同,道家修道重點在修真上下功夫,故一開始便把這個本質上的東西講了出來。

《老子》第九章還講: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是進一步闡述人們所追求的名与利,大家都認為是好,但不長久且會自取其禍,唯有修道方符合天理。“功成身退”歷朝歷代均解釋為“激流勇退”之意,這完全又曲解了原意了。怎么是激流勇退呢?是不是在人生中先要搏一番名利后才能稱得上急激流勇退呢?這完全不是老子提倡的,老子是叫修道的人根本就不要去追求世間的名与利或所謂成功。所以“功成身退”就不能僅從字面上理解了。這個“功”是修煉的專有名詞,它指的是修煉人的層次、果位,同時也是一种在另外空間的實實在在的物質,修煉人修出的東西就是這個,追求的也是這個。無論是修佛修道者隨著修煉的深入,心性的提高,在一個空間中就會從頭頂長出功來,這功源于同化宇宙根本特性“真、善、忍”,同時在師父的幫助下把修煉人的“德”這种物質(德后面將進一步闡述)演化而成。功是一种高能量物質,存在于另外空間,當一個人達到了其應該達到的修煉標准,即功長成了,就稱為“功成圓滿”,這是佛家的說法,道家老子講了“功成身退”,因為道家修煉是性命雙修(即不僅長層次高低的功,修煉心性,同時又修命),講究本體的轉化,把常人的肉身徹底轉化成高能量物質构成的身體即算修成了,“身退”即這個常人肉身退去取而代之修成的道體,即是“功成(功長成了)身退(肉身轉化)”便達到了“道”的境界了,所以是“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在論“道”中提出了“絕圣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三絕,歷代也是爭議頗多,不僅如此老子還進一步講到“絕學無懮”,“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這里老子告訴修道者,人間所認為的“圣、智、仁、義、巧、利、學”都是私与欲或觀念,是要放棄的,因為第二章已講過了,人的認識与上面的理是反的,只有摒棄一切人之理方可返本歸真。老子接著說:“……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另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欲。”修道不僅要摒棄人的价值觀念,同時還應質朴純真,無私無欲。

在三十七篇論道中,老子談及的完全是与常人社會相反的理,談及了高層次理的真實情況,要修道就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后世人不理解了就說,這是老子以反理以啟發人的思維,甚至還說他的理是“消極、避世”,甚至曲解“功成身退”為一种處世圓滑的老滑頭。這實在令人悲哀。修煉人要修上去就得提高心性升華上去,如果世人所求所想對修道人也是對的那又如何提高呢?所以老子講了無私、無欲、無為。這個無為,就是無人世間的執著,人所追求的我不追求,人所向往,我恰恰要放棄,老子形容這种狀態是: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异于人,而貴食母。”

現在明白老子為什么說自己愚人之心﹐昏昏悶悶,獨頑且鄙,獨异于人,卻貴在守道了。

三、“道”不是宇宙終極之理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歷代的解釋都回避“道”不是終極之理,把“道法自然”特別解釋為:非道之外別有自然,為道所效法;所謂自然,便正指的是這种自然而然等等。這完全又是層次所限,睜著眼都要曲意解釋了。老子明确指出他亦不知“道”為誰之子,在天帝之前就已存在。這清楚地表明了老子的態度,明确告訴世人,他所談的“道”是他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但不是宇宙中的最高境界,不是最終的本源。而高于道的東西是什么他亦不知道了。這也是千古之謎,什么是“道”的更高層次?“道”可以創造万物,那么什么創造了“道”呢?只有“法輪大法”把這一切告訴了人:宇宙的最根本特性“真、善、忍”他是道的本源,物質、人體、生命、宇宙等一切,不僅有物質的存在形式,同時都包含了“真、善、忍”特性,鋪開講,非常复雜,道家、佛家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表達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這都是一定層次上對宇宙大法“真、善、忍”的具體體現之論述,到了極高層次,用“真、善、忍”三個字就概括了,“道”就是宇宙特性“真、善、忍”在一定層次的表現形式之一种,說白了,老子的理就是我們這個銀河系范圍內的理,超出這個范圍老子的理就不一定正确了。

老子還講:“反者道之動”(“反動”一詞也源于此),道應是恒定的、不動的,但事物如果走向其反面,“道”就要動了,為什么?因為“真、善、忍”不僅創造了一切,也制約著一切,這是宇宙中存在的規律,當事物走向其反面時會加速其毀滅,道要動嘛,故老子又講“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這不是說上天要懲罰人,而是万事万物都循著天理運行,是因為万事万物的本源就是那么存在的,違背了他,當然是自取其禍,自取其亡了。

(待續)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