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

蛟龍侵珠蚌 詩文鎮惡蛟

明朝官員夏原吉,在湖州慈感寺有一則處理蛟龍侵蚌的奇事。(Fotolia)

明朝永樂年間,有一位股肱大臣,名為夏原吉(1366年─1430年,諡號忠靖)。他在任期間治政清明,施惠政於萬民,百姓都心悅誠服。而他為人,也很有雅量。同僚有善言,他就會採納。如果誰有小過,他並不會大肆張揚。

夏原吉像,取自明王圻、王思義撰《三才圖會》。(公有領域)

有一天,一名差吏無意中弄髒了夏原吉的衣服,那可是皇帝賜予的金織禮服。差吏嚇得膽戰心驚。夏原吉安慰他說:「不要害怕,髒了可以洗乾淨。」又有一次,另一名差吏弄髒了重要的文書,差吏當即口頭請罪。夏原吉也不在意,親自入朝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天子下令再換一個新的文書。

官員陳瑄起初很討厭夏原吉,而夏原吉常常稱讚陳瑄很有才能。有人問他:「度量可以學嗎?」夏原吉說:「我小的時候,誰要侵犯了我,我常常會很憤怒。一開始,我先忍住忿恨的臉色,然後學著忍住心裡的憤怒,久而久之,就沒有什麼事讓我再忍的了。」夏原吉就是這樣一個度量寬厚的人。

由於浙西發生洪災,永樂元年夏原吉奉命治水,來到了太湖,夜宿於慈感寺中。

慈感寺前有一座潮音橋,水流清澈,明可照人。有蚌浮出水面,吐露珍珠,很多人都看見了。每次颳風下雨,就會出現蛟龍,強取珍珠。

一天夜裡,一位身穿黑衣白裡的神靈,帶著一個美人來到他的面前。夏原吉並沒有恐慌和害怕。

那位神靈緩緩地說到:「我們住在這裡已經很久了。這一年,常常遭到鄰居的騷擾,想要逞凶鬥惡,強奪我的女兒。如果能得到大人的一字墨寶為鎮,他即刻就會懾伏,永遠不敢妄動。」

於是夏原吉就寫了一首詩,送給那位神靈,詩中有蚌傾心的話語。神靈感激地拜謝,領著美人就離開了。

不久之後,夏原吉來到吳淞江,遇到了另一位神靈。有位金甲神前來投訴,他對原吉說:「我和一個鄰居的女兒定婚已經很久了,沒想到那個無賴賺到了大人的手筆,硬是不肯將女兒嫁給我。我今天來,是想請你糾正原來的詩文。」

夏原吉睜著眼睛,一臉浩然正氣,注視著他,沒想到這位金甲神竟會感到恐怖,就慢慢地退下了。夏原吉因而明白了:「原來這個金甲神就是慈感寺蚌珠的仇人啊。」

於是他向海神寫了一道疏文,申訴珠蚌的遭遇。次日,颳起了一陣大風,下起了大雨,伴隨著轟隆的雷震聲,閃電霹靂聲,那條蛟龍就被雷震劈死了。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聽說了這件事。等到夏原吉還朝後,明成祖問起那件事。夏原吉回奏說:「這都是陛下的威德所致,百神效靈聽命,臣怎敢貪天之功呢?」臣子對奏得體,明成祖龍顏大悅。

楊士奇(1366年-1444年,諡號文貞)奏請天子,將這件事記錄下來,以便交付史館保存。明成祖並沒有同意。不過,這件事經過楊家後人的轉述,流傳了下來。

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年),內閣首輔朱國禎(1558年-1632年)遊覽太和,來到了荊州。楊士奇的六代孫,當年擔任兵使者。他對朱國禎講起了這件事。朱國禎纂修《涌幢小品 》,記錄明朝的典章制度,民風民俗,以及瑣聞逸事,收錄了此事。

事據《湧幢小品》卷19、《明史》卷149@*

責任編輯: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