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新聞

德國通脹率升至近30年新高 工資上漲幅度降低

據最新統計,德國11月份通脹率大漲,能源價格、物價等都大幅提升。(iStock.com/gopixa)

【大紀元2021年12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顯示,11月份的通貨膨脹率較10月份上升了5.2%,達到近30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時實際工資上漲幅度降低,也是幾十年來第一次。

能源支出大漲 燃油取暖費半年翻番

由於物價明顯上漲,尤其是能源價格幾個月來不斷上漲,很多德國人覺得口袋裡的錢不夠花了。聯邦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為這種說法提供了證據。統計顯示,11月份的通貨膨脹率上漲了5.2%。更高一次的紀錄是1992年6月,上漲率為5.8%。

上個月居家能源支出的上漲幅度最高,尤其是家庭燃油暖氣,其價格半年來翻了一番。具體說來,11月份的燃料支出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3.2%,天然氣價格增加了9.6%,電費上漲3.1%。如果不計能源上漲的因素,11月份的通貨膨脹率為3.4%。

《經濟週刊》(WirtschaftsWoche)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說,能源價格上漲推動了通貨膨脹。另外,政府在疫情期間下調了增值稅,這一特別規定到期,今年1月開始又恢復了常規的增值稅的規定,因此物價和服務變高了。此外,原材料短缺、供應鏈緊張以及今年引入的二氧化碳稅等都促進了通貨膨脹。

工資上漲幅度降低 幾十年來首次

《南德意志報》(SZ)在一篇文章中引用經濟和社會科學研究所(WSI)的分析說,今年工資上漲1.7%,預計今年的通貨膨脹率為3%,也就是說實際收入明顯下降。該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實際工資平均減少1.4%。這是德國幾十年來都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該報在文章中分析說,受疫情影響,工會在薪資談判上大都表現得比較克制。例如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為400萬員工爭取到了疫情獎金和特殊付款,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全國標準工資上漲了1.7%。而疫情以前,在2012到2019年間,工資上漲幅度通常在2.4%到3.1%之間。

而與此同時,疫情的影響使得物價迅速攀升。部分原因是增值稅變化引起物價上漲,還有生產商的原因。受疫情影響,很多生產商降低了產量,加上能源價格上漲,運輸方面出現的問題使得生產商的處境更加艱難,無法迅速恢復生產。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的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2%。

該報還引用經濟學家的分析說,通貨膨脹是暫時現象。經濟學家預計,明年的通脹率約為2.5%,之後將繼續下降。

責任編輯:王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