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新聞

前副總統陳建仁:臺灣大數據防疫基於民主價值

2月7日,加州聖地亞哥中華科工聯誼會在線上舉辦第38屆新年年會,臺灣前副總統陳建仁博士作為特邀嘉賓演講。圖為視頻會議截圖。(鄧舒語/大紀元)

【大紀元2021年0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鄧舒語美國聖地亞哥報導)中共病毒疫情(COVID-19)給全球帶來惡夢,世界範圍至少1億人感染,230萬餘死亡。而有著2300萬人口的臺灣,至今900多人感染,9例死亡,每10萬人口不到4人感染,是全球所有國家最低。臺灣前副總統陳建仁說,此次台灣防疫,運用了大量的智能科技措施,但防疫部署同時確保「民主」和「透明」,增加公眾信任度,而臺灣人也展現了「團結」的態度,這些是成功防控疫情的重要元素。

2月7日,陳建仁應邀在美國聖地亞哥中華科工會年會上做主題演講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陳建仁說,此次臺灣應對疫情沒有實行封城,也沒有進行大規模檢測,但是大量使用資訊及通訊科技(ICT),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來幫助跟蹤疫情。例如實施電子化入境檢疫系統,使用ICT和大數據分析追踪確診病例的接觸者,採用實名制電子分配系統發放個人防護用品等。

面對大數據監控帶來的隱私和人權問題,陳建仁說,臺灣政府在推行數字圍欄的過程中,是按照《個人隱私保護法》等相關法規來規範系統設計,以侵害最少隱私為原則。所收集的資料在民眾結束隔離28天後就會刪除,盡量將對公眾隱私的影響降到最低。

不像世界多個國家,臺灣民眾也沒有經歷封城的困擾。經濟方面,台灣政府在去年3月為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做出超前部署,擴大內需並協助民間加速投資,以維持經濟活力。

陳建仁稱配合防疫的臺灣民眾是「無名英雄」。他說疫情期間臺灣政府保證疫情信息公開透明,以增強公眾信任。「公眾信任度越高,就有更多的人願意合作,」陳建仁說。「透明,公眾信任和團結是活力民主制度的自然產物。」

演講中,陳建仁同時介紹了臺灣正在推行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他說,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意在通過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臺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六個產業,抓住疫情後時代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先機,使臺灣變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

對於資訊及數位產業,陳建仁表示臺灣的目標之一是保持在資訊科技行業的領先,尤其是半導體出口。去年,由於美國制裁中共,和對軍用晶片在國外生產的國安疑慮,川普政府曾邀請臺積電(TSMC)前往美國設廠,但新政府是否繼續執行協議尚不明朗。

回答《大紀元》記者提問,陳建仁表示,對臺積電在美建廠的執行情況並不了解,但其在臺灣的廠內已經進入1納米半導體的研發。對於臺積電到美國設廠,陳建仁表示樂觀其成,希望其在美蓬勃發展,帶動臺、美之間的合作。

目前有學者分析拜登政府下的對臺政策相較川普政府「降溫」,經民連智庫主權組召集人宋承恩曾表示,與川普政府不同,拜登對臺政策走回「一中框架」,美中臺關係回到模糊狀態。而日前,蓋亞那共和國終止與臺灣設立辦公室協議,也顯示中共仍在擠壓臺灣在國際上的空間。

對於兩岸的關係,陳建仁表示臺灣一直抱著兩岸有序和平發展的善意,希望能夠和平對話。「我們也希望臺灣的自由民主能夠得到大家的尊重,」陳建仁說,臺灣政府將遵循2300萬臺灣人的意願,因為在民主法治的國家,人民是真正的決策者。

 

責任編輯:田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