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交

德議員:讓中共國企入股漢堡港是錯誤決定

德國國會人權委員會訪問團25日在德國在台協會舉行記者會,德國國會議員海特(Peter Heidt)(中)等人說明訪台成果。(中央社)

【大紀元2022年10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台北報導)德國國會人權委員會訪問團25日在德國在台協會舉行記者會,議員海特表示,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擬同意中共國企入股漢堡港,他覺得這是錯誤決定,他和許多跨黨派德國議員都反對。德國正在研擬新版對中貿易策略,盼降低對中經濟依賴,「在此之前,德政府應取得共識,再決定哪些基礎建設可賣給中國」。

德國國會人權委員會6名議員來自4個政黨,包括自民黨FDP的海特(Peter Heidt)、社民黨SPD的恩格哈特(Heike Engelhardt)與納赫鮑爾(Derya Türk-Nachbaur);基民基社聯盟黨CDU/CSU的布朗德(Michael Brand)與布羅德塞爾(Carsten Brodesser);綠黨B90/GR的米亞托維奇(Boris Mijatovic)。

海特表示,全球正面臨專制獨裁與民主自由政體的制度性競爭,台灣受到對岸威權威脅,更面臨中共假訊息與駭客最嚴重的攻擊,此行希望就如何抵禦境外資訊威脅向台灣取經。

同時,他也認為,二十大後中共並沒有對話打算、只想擴張勢力,德台要站在一起,「德國是台灣可依賴的朋友」。身為議員,他們會向德國政府提出德台加深夥伴關係建議,如簽署德台自由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司法互助協定等。

基民盟議員布朗德提到,他2016年開始被禁止前往中國,因為他支持新疆維吾爾等人權議題。他認為德國國會議員訪台很正常,若因此另一國要發動軍事演習,那才是不正常的,台灣並非挑釁中國,只是在繼續走自由民主之路。

讓中共國企入股漢堡港 是錯誤決定

海特對於德國政府有意讓屬於中共國務院國有資產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入股漢堡港感到憂心。他說,雖可能採取降低出售股份比例的折衷方案,但他仍覺得這是錯誤決定。德國應遏止中共影響,而非放任中共影響力坐大,德國應審慎對中交往政策,減少對中國經濟依賴,才是正確之路。不只他所屬的自民黨反對,社民黨、綠黨也有很多人認為,在德國新版對中貿易戰略底定前,德國當局不應貿然決定漢堡港出售案。

布朗德則說,他知道德國有6個部門都反對把漢堡港股份賣給中共,若屈服於政治壓力是很糟糕的,從俄烏戰爭,歐洲學到對俄羅斯天然氣過度依賴的教訓,因此應降低對中共的經濟依賴性。

德國應與北京談人權問題

德國總理舒爾茨被傳11月初將訪問中國大陸並與習近平會晤。與舒爾茨同黨的議員納赫鮑爾認為,德國外交政策必須重視人權普世價值,德政府態度必須硬起來。她認為,不只經濟議題,舒爾茨也應該與北京談人權問題。

海特表示,德國與中國雖然設有人權對話平台,但形同虛設,重點是中共願意討論人權嗎?中共自認制度優異、不需要改善,跟他們對話沒有意義。要看北京是否願意有建設性步伐,例如關閉新疆集中營。

布朗德則認為,民主國家不要太天真,面對威權擴張,民主社會必須勇敢應對。對於中共充滿攻擊性的戰狼行徑,罵也沒用,應儘速減少對中經濟依賴,轉而擴大各國貿易關係。布朗德強調,面臨中共的系統挑戰,需要強化與台灣等亞洲民主國家互動;此行表達了對台灣的支持。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