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專案進口雛禽、受精蛋 陳吉仲:避免無雞可用

【大紀元2022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 台灣台北報導)運動盛行雞蛋食用量增 陳吉仲:將調查消費者行為

國際禽流感嚴峻,農委會決定專案輸入雛禽與受精蛋。農委會11日下午舉行專家會議討論雞蛋、白肉雞缺貨,及國內禽流感疫情因應等,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將會進行消費行為調查,像是近幾年運動盛行,有些人訓練肌力會吃雞胸、雞蛋等,每年食用量不斷增加,以利了解消費者的行為改變,有助於相關政策思考。

俄烏戰爭牽動全球糧價,加上美國本土禽流感疫情擴散,台灣白肉雞進口量持續減少。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日前透過新聞稿表示,決定在兼顧檢疫風險及產業需求的前提下,專案由美國、加拿大及法國輸入雛禽及受精蛋,為期6個月,以解燃眉之急。

陳吉仲會前受訪時表示,雛禽、雞肉等進口國家只有加拿大、美國,及法國,現在全世界禽流感非常嚴重,但台灣的雛禽、受精蛋都是從國外進口,若沒有進來,養雞產業根本沒有雞可使用,農委會將透過專案處理,讓雛禽提供養雞、蛋雞產業使用,確保防疫及糧食安全無虞的方式,而這也是經過學者專家會議討論,確保農民畜產品供應無虞。

另對於美國因禽流感疫情,已撲殺2000多萬隻雞,估計今年夏天後才能陸續復養、恢復產能,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則說,因此台灣要藉由專案輸入雛雞與受精蛋,進一步配種提高國產白肉雞產能,因國內冬季種雞數量有減少,影響了白肉雞產能,目前每週生產460萬隻,正在推動增產,目前評估5月可恢復常態生產規模每週480萬隻,之後繼續增產,目標達到每週500萬隻。

農委會下午召開雞蛋產業轉型升級座談會,召集產官學專家進行討論,會上關注雞蛋、白肉雞缺貨等議題。

面對國外禽流感嚴重議題,會上有專家表示,根據國外經驗,面對禽流感疫情不只是撲殺,打疫苗也是選項之一。

對此,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在會上表示,這個議題過去就曾討論過,學者專家看法兩極,另外他也提到,台灣養雞產業老中青混養現況,雞隻若染禽流感沒死亡,在雞舍內成為金剛雞,新進雞隻進入雞舍染疫後,有些死掉、有些存活下來,不斷循環往復,形成老中青混養狀況,儘管不樂見,但台灣飼養環境確實存在。

黃金城說,目前就疫苗政策思考,只有蛋雞可以使用疫苗,因為飼養期較長,其他白肉雞、鵝等飼養期短的家禽不會使用,儘管經過了解整體產業結構,認為疫苗可以作為解決途徑之一,不過因現在歐美等國禽流感疫情嚴重,疫苗議題也首度列入下個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討論議題中。

陳吉仲表示,農委會待OIE會議後,將會再次召開專家會議討論,不過他認為,最終仍要回歸社會經濟角度層面思考,到底蛋雞的產業目標為何,因為打疫苗,雞肉就無法出口,只能供應國內市場,但若雞肉量夠多、完善冷鏈,並已建議品牌,出口也會是產銷調節方式之一,疫苗施打不只牽涉專業,及主要政策目標等,仍待後續討論後決定。

另就白肉雞缺貨議題,有農民反映,儘管資訊透明,但在數據評估、調控雞隻的實際數量部分仍有待改善。陳吉仲表示,對於雞舍完全普查,農委會很樂意編列預算,另外他提到,將會針對民眾消費行為進行調查,像是近幾年運動盛行,有些人訓練肌力會吃雞胸、雞蛋等,每年食用量不斷增加,農委會將會請學界協助進行。

責任編輯: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