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香港疫情下醫護工作量大增

調查發現逾八成護士出現偏頭疼相關症狀 僅一成會求醫
香港醫護聯盟聯同護士學校校友會進行一項調查發現,234名受訪護士中,逾八成護士出現精神壓力及偏頭疼的問題。(郭威利/大紀元)

【大紀元2022年05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澤宇香港綜合報導)香港醫護聯盟聯同護士學校校友會,早前訪問了234名護士,其中86%是女性,14%為男性。其中四成半為36至55歲,五成半人過去一年有輪班工作,七成人在公立醫院工作,在非牟利機構及私營機構工作的,均為12%。

調查發現,自2019年疫情爆發以來,87%的受訪護士工作量增加,其中三成人增加一倍或以上工作。受訪護士的平均「緊張、不安和壓力程度」達7分,(1分為極輕微,10分為極嚴重)。逾八成護士出現精神壓力及偏頭疼的問題,包括肩頸背痛(50%)、感到煩躁或憤怒(44%)、失眠或難以成眠(41%)、偏頭疼(33%)、胃痛及消化不良(26%)等。

報告指,部分受訪者更出現嚴重的偏頭疼症狀,包括因頭疼而減少體能活動或影響思考(49%)、頭疼持續多於4小時(21%)、有頻密或劇烈頭疼(13%)、頭疼時感到嘔心(12%)等。不過,有四成受訪護士表示,出現上述症狀時會自行服藥,三成人會停止活動及先休息,只有一成受訪者會向西醫求診。

在職護士:疫情下 偏頭痛症狀越來越嚴重

在公立醫院工作了8年的在職護士何姑娘表示,她入行約3年出現偏頭疼,她最初自行服用止痛藥,但治標不治本,隨著工作壓力加大,尤其在疫情下,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到工作和家庭。

她說:「大半年前偏頭痛發作得更頻密時間更長,最嚴重時一星期有三、四日偏頭痛,估計原因是疫情下工作量加倍;加上生產後要照顧BB,無論工作及家庭壓力均面崩潰邊緣。偏頭痛令我很難集中精神,又會感到暈眩不舒服,當時真怕工作時出錯,偏偏我的工作是不容許犯錯的。」

不過在接受偏頭痛預防藥物治療後,何姑娘每月打一針,打了一、兩次後便少了發作,痛的程度亦大大減少,持續打針6個月後病情好轉。加上更換了工作環境,不用輪班工作,她已經回復正常生活。

抗CGRP單株抗體 有效降低偏頭痛發作日數

中大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區穎芝表示,偏頭痛是常見疾病,全球約有10億患者,患病率約為15%,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至3倍,35歲至39歲人士患病率最高。本港的偏頭痛患病率約12.5%,推算有近100萬港人患偏頭痛,發病中位數為25歲。有研究顯示,32.7%偏頭痛患者認為事業受到影響,影響到親子及伴侶關係則分別佔38.6%及49%。

她續指,偏頭痛發作一般分為4個階段,患者會感覺到疲倦、憂鬱、視力受干擾、說話困難、手臂及小腿軟弱無力等。現時治療偏頭疼有止痛藥和預防性藥物,

不過區穎芝指,使用止痛藥有機會出現過度用藥的情況,建議偏頭疼情況嚴重,如發作次數頻密的患者,使用預防性藥物治療,而新一代的預防性藥物抗CGRP單株抗體只需1個月或3個月進行一次皮下或靜脈注射,副作用較少,經過5年臨床試驗,證實有效降低每月平均偏頭痛發作日數。◇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