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藉防疫斂財 中國核酸檢測亂象頻生

2022年6月15日,北京一家購物中心外的核酸檢測站。(Jade Gao/AFP)

【大紀元2022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梁玉炎綜合報導)上海市當局雖然宣稱6月份開始解封,但仍然在繼續加強管控,其中最直接的管控手段,即核酸檢測常態化。北京雖未公開宣布封城,但同樣堅持以核酸檢測、掃碼通行等措施強化管控。

隨著中國的疫情常態化,核酸檢測產業鏈為利益集團帶來意外的高額收入,中共各級貪官和尋租企業嚐夠了甜頭,但代價是加劇了中國的次生災難。

核酸檢測成為發財產業

兩年來,核酸檢測產業產生的豐厚利潤讓一些企業暴富。尤其是中共當局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下,核酸檢測逐漸常態化。

據大陸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資料,2020年以來,中國檢測行業龍頭金域醫學27個月收入為24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新冠核酸檢測收入超70億元。

金域董事長梁耀銘藉疫情核酸檢測需求,一夜暴富,快速躋身十億美元富豪行列,《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梁耀銘以100億人民幣的財富在全國排名第699。

公開資料顯示,金域醫學是大陸協力廠商醫學檢驗行業營業規模最大的企業,在內地及香港建有38家中心實驗室,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所在區域。2017年9月8日金域醫學登陸上交所,成為繼達安基因、迪安診斷之後的中國第三家醫學檢測上市公司。

中共新冠病毒疫情出現以來,截至2021年11月底,公司累計核酸檢測超2.2億人份,日檢測產能達130萬管,均居全球第一。

據中訪網披露,2021年,金域醫學實現營業收入119.43億元,同比增長44.88%。

「每日頭條」5月21日刊登文章稱,核酸檢測本來是「十年不開張的小眾賽道」。但5月以來,成了魔幻般長出的產業。相關部門要求,在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鐘的核酸採樣圈,一年數百億市場的美好未來背後,是這個三四千種檢測項目中曾經高冷的小品種,變成了標準件。這為中國即將進入的常態化核酸時代勾勒了形象,也勾勒出即將到來的巨大的核酸檢測訂單。

有業界預計稱,2022年中國核酸檢測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146億元,達到2018年的162%。全民反覆核酸檢測制度讓醫學檢測公司大發橫財。

檢測行業亂象叢生

新浪財經5月26日以「因疫情而『一夜暴富』的核酸檢測實驗室,究竟還有多少灰色利益鏈不為外人知」為題,報導了北京朴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因原始檢測資料明顯少於樣本檢測數量,被衛健委吊銷實驗室《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消息。

有律師表示,該公司責任人可能涉嫌兩個罪名:妨礙傳染病防治罪和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報導稱,朴石事件只是揭開了核酸檢測亂象一角。此前還有「假陽」事件、偽造核酸證明等現象曝光。

5月初,因多個社區檢測中發生多例「假陽性」,上海中科潤達醫學檢驗實驗室的核酸檢測準確性遭質疑。多名居民被中科潤達檢測為陽性,後在方艙或醫院覆核中無一例外全部為「陰性」,後果是「假陽」導致多人被拉去方艙隔離。

今年初,金域醫學鄭州全資子公司也出了事。其鄭州區域負責人涉嫌傳播病毒被當局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

鄭州金域是金域醫學100%全資控股子公司。金域醫學成立之初,是鍾南山擔任院長的廣東省廣州醫學院(現廣州醫科大學)的校辦企業。目前,鍾南山在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擔任主席。

廣州金域的股東國開博裕的法定代表人為童小幪。童小幪是中國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之一博裕資本(Boyu Capital)的聯合創辦人之一。而博裕資本的實際控制人是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的孫子江志成。

2022年4月開始,核酸檢測亭、核酸檢測站等協力廠商服務越來越多。與該服務相關的核酸檢測採樣員、實驗員等崗位也在招聘網站醒目起來。

中國媒體披露,上海、長沙、廣州等地的醫療服務公司5月紛紛開出新冠核酸採樣員職位,月薪有的高達2萬元。而2018年中國衛生技術人員年均年薪為89,648元。民眾質疑,高薪招聘採樣員,反映了醫檢機構正通過防疫清零運動獲取暴利。

民眾反感常態化核酸檢測但無可奈何

沒完沒了地捅喉嚨查核酸,引起民眾對抗。6月1日,「上海一核酸點被砸,涉事男子被處罰」登上百度熱搜。據中國網報導,當晚,上海普陀區寧夏路居民匯聚一個核酸採集點,因人多,試管準備不夠,居委幹部遂讓後續人員不要再排隊。一位男性居民氣得掀翻了檢測點桌子,造成採集員輕傷,採集樣本散落。當事人被公安行政處罰。但很多網民對該男表示同情,痛批頻繁測核酸把人「折磨得精神失常」。

吉林省四平市日前曾通告,將對兩次未參加核酸檢測人員採取行政拘留10天、罰款500元、在媒體上曝光等處罰。該通告雖然很快被刪除,不過,據《南方都市報》記者統計,四平市至少發布過五次類似通告,並已對20人採取了行政拘留,還有多人在媒體上被迫向政府「承認錯誤」。

青海西寧、福建泉州、江蘇江陰、新疆尉犁縣、內蒙古呼和浩特等至少五地也有類似規定,對未做核酸人員處以行政拘留等處罰。

上海出現核酸檢測「黃牛」服務

上海「解封」後當局出台的規定,讓下游大量核酸檢測「黃牛」應運而生。按規定,上海人需要出門上班、工作或進入各種場所,都要求有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證明。

近日網上流傳了很多關於代做核酸檢測,黃牛包月的「業務」。

上海某社區核酸檢測代排隊女士。(網絡截圖)

6月3日,上海宣布「解封」後第三天,官方通報聲稱,新增確診病例2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有三個地區被列為中風險。

上海靜安區居民孫洪琴對自由亞洲說,「聽到很多社區都已經又封了,解封一天,然後又封了。到底是真陽假陽?誰知道啊!」

7月1日起,上海民眾需要自己負擔核酸檢測費用,這將成為很多家庭的一筆不小的負擔。孫洪琴說,做核酸檢測也出現了團購,出售核酸綠碼的黃牛也大量出現。

「聽說黃牛的隊伍已經是好幾倍了,你只要把核酸碼給我,我三天給你一次綠碼,三天給你一次(陰性)報告。」她質疑,「政府難道不知道這問題嗎?」

「我們的生活除了核酸就是核酸,極大地影響了我們上海民眾的日常生活啊!」孫洪琴說。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