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分析:恆大非唯一經濟殭屍 中共遇棘手問題

圖為2022年7月27日,在上海空置的恆大中心大樓內,一個被污損的公司標誌。(Hector Retamal / AFP)

【大紀元2023年10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出事,恆大面臨被拆分或清算的風險,引發國際關注。專家認為,中共寄望通過維穩操作解決恆大問題將帶來嚴重誤判,因為殭屍化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共同問題,恆大不是唯一的一具經濟殭屍。

9月28日晚,港股上市公司中國恆大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有關部門通知,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至今,許家印的幾位心腹高管已經接連出事。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預計,在許家印這張骨牌倒下後,接下來會有更多骨牌跟著倒下,像碧桂園、融創、世茂集團、佳兆業、遠洋集團、雅居樂、奧園等房地產商。

「接下來是金融機構吞下多少不良債權?房價跌下來,多少人會陷入負資產?然後是去槓桿,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養老金告急⋯⋯整個中國要面對房地產泡沫化的調整,可能十年,廿年,甚至更久!」他在臉書上寫道。

曾任英國第四頻道新聞網(Channel 4)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外交事務特派員伊恩‧威廉姆斯(Ian Williams)提醒說,中國共產黨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恆大並不是中國經濟「活死人谷」中唯一的一具殭屍,恆大崩潰帶來的影響可能是當局無法控制的。

他分析說,當局逮捕多位恆大高管的動作意味著,恆大的生命線實際上已被切斷,將無法發行任何新債。

投資者的中國投資幻覺消失了

眼下的現實是,房地產債務危機的腐爛情況遠不止恆大一家,房地​​產及相關商品和服務的貢獻佔中國經濟的四分之一以上,已經有其它數十家開發商也出現違約的跡象。8月份,中國銷售額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也勉強才避免了債務違約。

過去國內外投資者都篤信,沉迷於穩定的中共會竭力希望避免恆大的徹底崩潰,相信即使是最大的殭屍企業也會得到當局的救助,北京永遠不會允許恆大倒閉。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

在投資者強烈擔心中國經濟復甦遲緩和中國房地產危機的情況下,在7月至9月期間,外國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淨賣出801億元人民幣(合110億美元)的股票,是自2014年滬港通啟動以來最大的季度淨賣出紀錄。

威廉姆斯在「旁觀者」網站(The Spector)撰文表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的破滅與影子銀行黑暗世界密切相連,而影子銀行是不受當局監管的,其規模大到只能靠猜,再加上地方政府面臨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出讓和其它不透明融資工具的收入。

「中國經濟聽起來一團糟,事實也確實如此。」他寫道。

調查:房地產行業尚未度過危機最嚴重的時期

根據彭博社的最新調查,香港和大陸的基金經理認為,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尚未度過危機最嚴重的時期。

在15位受訪者中,有9位持上述觀點。其中6位受訪者將住房問題列為2023年第四季度股市面臨的最大風險,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則退為第二大擔憂。

這個結果反映了中國房地產業日益惡化的狀況。隨著對流動性和住房需求疲軟的擔憂加劇,市場情緒進一步惡化,彭博的房地產股指數跌至12年來最低水平。

接受調查的凱基證券(KGI Asia Limited)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告訴彭博社:「我們正處於本輪周期最糟糕的時期,尚未走出困境。當前的房地產危機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結束。」

自恆大2021年底拖欠美元債務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一直舉步維艱。現在中國人口已經開始減少,許多專家預測住房需求不太可能長期復蘇。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9月23日在一場會議上公開講,現在中國有多少房屋都是空置的,可能14億人住不完,有購買力的剛需肯定是買不光的。他呼籲,「房地產企業必須轉型」。

美國銀行9月份的月度民意調查結果也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美國基金經理將中國商業地產列為最有可能導致「系統性信貸事件」的因素,這一比例比8月份增加了一倍多,超越了對美國商業地產的擔憂。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