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港人蜂擁北上?數字顯示少過疫前

香港政府數字顯示,今年2月同大陸正常通關後,前往大陸的港人人次逐漸上升,到今年暑假的7月、8月達到高峰,至有分別約497.7萬及約529.5萬人次。但是,9月的數字回落到480.7萬人次,與2016至2019年同月比較,少100萬人次左右。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大紀元2023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報導)自從香港與大陸2月恢復正常全面通關以來,港人趁假期蜂擁北上消費成為話題,並有意見將香港市道並未完全復甦,歸因於港人北上。但是翻查數據,港人北上的數字並未如疫情前般;另一方面,香港無論旅客人數、零售表現、飲食業市場仍然未完全恢復,後兩者今年以來更是反覆下跌。有評論認為,移民潮下香港市面蕭條,輿論製造港人北上風潮,會令大眾沒那麼在意移民潮的經濟衝擊。

香港居民前往大陸,主要經過陸路。根據政府統計處11月發表,直至今年9月的數字顯示,香港各個通往大陸的陸路管制站(不包括港珠澳大橋)的離港居民,仍然未追上疫情前的水平。(詳見下表)

(大紀元製表)

北上港人人次 未及疫前水平

數字顯示,今年2月同大陸正常通關後,往大陸的港人人次幾乎逐漸上升,到今年暑假的7月、8月達到高峰,分別約有497.7萬及約529.5萬人次。但是,9月的數字回落到480.7萬人次,與2016至2019年同月比較少100萬人次左右。

不過,即使相比反送中運動期間的2019年暑假,數字仍然較低。當年7、8月,分別有約586.9萬及約554.3萬人次循陸路離港往大陸,到當年9月更上升到月573.4萬人次。

然而,即使計算同樣通往澳門的港珠澳大橋管制站數字,今年到9月以來循陸路離港的港人人次,仍然未及疫情前。(詳見下表)

(大紀元製表)

連登討論區上討論北上的帖文中,有網民質疑,有人「專登吹大北上(風潮)」,是大陸經濟上需要香港的消費力,「政治上要加速香港融入大灣區,同時心戰打擊黃絲」;但是有人認為,港人北上「飲飲食食」未能挽救深圳的經濟問題,例如外資撤走、工廠倒閉、房地產爆雷等,但是「可以讓畫面好看一點)」、「好似繁榮」。

另外有網民認為,香港的內部消費本來有中產支持,但是「結果迫走晒(逼走所有人)去英加。未走的去日本台灣呼吸自由空氣再消費尋開心。」

評論:分散移民潮注意力

文化評論人馮睎乾11月撰文,提到「哪有『北上熱』?只有移民潮」,指港人北上並非新事,但現在成為「現象級新聞」,是「聚焦錯覺」。他說,「從前無論多少港人北上,本地人購買力依然強大,香港表面上還能保持歌舞昇平的繁華氣象。但今天呢?移民潮捲走大量資金,其實有沒有人北上,香港都一樣市面蕭條,燈火闌珊。」

馮進一步指,聚焦於「港人北上」,有利於建構港人的「中國人身分認同」,亦令大眾沒那麼在意移民潮的經濟衝擊。

食肆、零售生意反覆下跌

香港經濟欠佳。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食肆的收益今年最高的月份,正是今年1月份,其時正值政府在12月底取消疫苗通行證,及西方與中國新年,達近96億元。2月,中港全面通關,香港食肆收益亦下跌,不過之後仍然在90億到93億元間徘徊,不過到9月,下跌到只有約86.26億元。

如果與往年比較,今年的食肆收益總體仍然未及得上疫情前的2018年,及反送中運動爆發前的2019年上半年。(詳見下表)

(大紀元製表)

零售業方面,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今年1至9月的香港零售業銷貨價值,自年初反覆下跌。1月的高峰為361.76億元,但是到9月,則跌到317.59億元。

相比往年,今年零售的總體表現仍然比2018年差。2018及2019年上半年(1至6月)的零售業銷貨價值分別為412.89億元及402億元,但今年同期只有342億元。到今年8月及9月,表現方比反送中運動期間的2019年同期好。

(大紀元製表)

訪港大陸旅客數字未追上疫前

也有網民形容現時香港的情況是「以前(中港)雙邊有來有往,依家(現在)單邊放血咪叫救命」。

翻查今年截至9月的訪港大陸旅客數字,長期未追上疫情前的水平,而且差距甚大(詳見下表),只有在8月一度高過疫情前的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的水平,達約343.5萬人次,但是9月又再回落。

(大紀元製表)

港人北上相對更積極

如果對比今年中港正常通關以來,北上港人(計循陸路北上人次,不包括經港珠澳大橋管制站出境者)與南下香港的大陸旅客人次,可見港人北上比大陸旅客來港,更為積極,兩者數字差達一倍。

即使是差距較少的8月,港人北上約529.5萬人次,但訪港大陸旅客只有343.5萬人次。

(大紀元製表)

外地旅客增長緩慢

外地旅客方面,今年到9月以來的只有約373.8萬人次訪港,與疫情前數年(2016至2019年)同期的約883.2萬至941.2萬人次不等相比,仍然恢復一半不到。

最新9月的數字,為53萬人次,已是今年1月以來最高;但是相比2016至2018年同期的93.4萬至101.4萬人次,仍然有大段距離。

(大紀元製表)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