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新聞(卑詩)

卑詩省教師:疫情後低年級學童更難管教

【大紀元2023年04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柳晴加拿大溫哥華編譯報導)卑詩省教師們發現,與疫情前比較,近2年剛入小學的孩子們難管教,這些學生最重要的成長時期是在COVID-19大流行病期間度過的。

老師們在課堂上看到了這種情況,家長們在家裡也在面對和處理這種情況,「孩子們不太行」。

據CTV新聞報導,北溫2/3年級的教師Jennifer Knibbs說她已經教書29年了,這是她第一年覺得孩子們不好管教。

Knibbs和其他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教師描述相似,當涉及到社會和情感技能,如解決問題和談判衝突時,這些學生遠遠落後於前幾年的同齡人。教室裡的焦慮和破壞性行為也比較多。

Knibbs說,今年是她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無法在9月開始實施教學計劃,「這些孩子需要幫助,在這個他們有21個同伴的環境中,我如何與這些孩子互動,我如何在社交方面適當地進行對話,當他們不順心時我如何處理事情?」

其他教師描述說,低年級的學生人數有所增加,他們在集中注意力、保持注意力和遵守指令方面有更多困難。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岸二年級教師說:「這更具挑戰性。隨著COVID的疫情,影響了他們早期的很多事情,你肯定會看到更多的行為,更多的焦慮,更多的時間不得不花在與自我調節有關的事情上。」

還有一些小學教師和輔導員也指出,擾亂課堂的極端行為有所增加,他們認為這些孩子在疫情的頭幾年裡有很多時間呆在家裡,被孤立,沒有社會交往。

精神病學專家:「當今流行詞是『焦慮』」

但一些專家認為,情況不止於此。

溫哥華的精神病學家Shimi Kang說:「當今的流行詞是『焦慮』。」

「我們需要引入更多的社會情感學習,教孩子們應對技巧、感恩、呼吸練習,如何調節他們的壓力。這不僅表現為焦慮,而且表現為完美主義、易怒,孩子們真的是心不在焉,沒有參與感。科技是這裡的一個關鍵部分,孩子們過度使用他們的電子設備,我們知道這與焦慮、壓力和睡眠不足有關係。」

Kang稱其為「虛擬自閉症」,這是一個最近的術語,描述年輕的孩子,一般在6或8歲以下,他們的症狀類似於神經分裂症兒童。

「像缺乏眼神交流和早期社會化困難的事情。真的,當我們深入研究它時,我們發現,(孩子們的時間)在屏幕上,不在現實生活中社交,這是一個關鍵因素。」她解釋說。

她描述了一場「絕對的完美風暴」,即流行病、不良的社會化和過多的屏幕時間導致了心理健康危機,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

「無論是家庭醫生、像我這樣的精神病醫生、教師、教練或父母,這就是我們真正看到的。很多孩子都很焦慮,他們害怕簡單的事情,如上學、與父母分離,以及其他各種擔憂。研究也支持這一點。」

Kang說,在COVID-19之前,焦慮症的發病率已經在上升,這與兒童被過度安排,睡眠不足,沒有足夠的戶外遊戲時間有關。

「然後大流行病襲來,這是一個充滿恐懼和壓力的環境」,Kang解釋說,「在年輕的、正在發育的大腦中,他們能感覺到這一點。有一句話說:『焦點在哪裡,神經元就在哪裡生長』。」

Kang說,如果焦點是恐懼、壓力、焦慮和安全,大腦就會發展,以防止這種情況。

「這就是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工作的地方,傳遞信息說學校是安全的,玩伴是安全的,去祖父母家是安全的。我們不能只是假設他們會迅速恢復,因為他們的大腦在那段時間就是這樣發展的。」

Kang說,在20年的實踐和與學校系統的合作中,她從未見過教師有如此大的倦怠和壓力。

責任編輯: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