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屏

雲縣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有成 獲中央2億多萬元修復補助

雲林縣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成績深獲中央肯定,今年7月獲中央核定補助16個計畫案,總經費計2億1,775萬元,17日於斗六真一寺舉行記者會,縣長張麗善及文觀處長陳璧君及斗六市長林聖爵及多位民代地方人士都出席共襄盛舉。(廖素貞/大紀元)

【大紀元2023年08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雲林縣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成績深獲中央肯定,今年7月獲中央核定補助16個計畫案,總經費計2億1,775萬元,包括:斗六真一寺、古坑國小舊宿舍、西螺街長宿舍、元長瓦磘庄集會所及饒平國小舊宿舍等5案修復工程;西螺振文書院、大埤三山國王廟、北港義民廟及口湖文生天主堂等8案修復再利用工程及二崙荷苞嶼恆心堂、建國一村庚辛棟2案之規劃設計,另有文資防護專業防護中心1案。

縣府文觀處表示,本縣目前進行中的修復工程計有農糧署宿舍、斗南派出所、台南地方法院虎尾出張所宿舍、舊東勢鄉公所辦公廳舍及附屬倉庫、崙背分駐所宿舍群、土庫順天宮,建國一村忠校棟及活動中心等8案、未來尚有北港糖廠倉庫群及二崙分駐所眷舍,加上這次核定的5案,共計15處文化資產修復工程辦理中。

斗六真一寺是斗六舊城現存最古老的寺廟,於民國99年公告為本縣縣定古蹟,迄今13年,終於獲得修復工程補助款,預計115年完成修復。(廖素貞/大紀元)
建築師項縣長張麗善導覽解說斗六真一寺屋頂漏水的現況。(廖素貞/大紀元)
建築師導覽解說斗六真一寺的修復工程。(廖素貞/大紀元)
斗六真一寺,屬齋堂建築,清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創建於斗六圓環東邊(346番地)1936年遷至現址,八十年來經歷多次整,仍保留不少剪黏木雕彩繪書畫等建築裝置藝術。(廖素貞/大紀元)

縣長張麗善表示,斗六真一寺為斗六市民非常重要的信仰中心,乘載著許多斗六人的記憶,是斗六舊城現存最古老的寺廟,於民國99年公告為本縣縣定古蹟,迄今13年,終於獲得修復工程補助款,期間廟方歷經排斥反彈期、磨合期,直到本府辦理縣定古蹟斗六真一寺調查研究暨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經過討論溝通,彼此的意見交流,所有權人明瞭斗六真一寺的歷史沿革、工藝美術等文資價值,最後董監事會更是同意出資自籌款,今獲核定總計畫經費1億650萬元,補助9,052萬5,000元,預計於115年完成修復。雲林縣是宗教大縣,期待透過每個歷史場域的發掘、修復及活化,成為雲林城市美學的珍貴基石。

文觀處長陳璧君表示,縣府從108年開始到目前已修復歷史建築有18件,其中14件獲得建築園冶獎及國家卓越獎和景觀大獎,這次提報文化部及客委會古蹟歷史建築修復18項當中有16項獲得中央核定補助,其中有五件是進行修復工程,8件歷史建築也在進行修復,而西螺街長宿舍同時獲得文化部與客委會的補助,這次以客委會的補助為主,但也感謝文化部把原來補助的1750萬元保留在後期作為活化用。

斗六真一寺董事長程重勳表示,感謝縣府提報,促使真一寺獲得超過1億元的修復經費,後續伴隨而來如辦公室遷移、柱座遷搬、水電等各方面種種艱鉅的修復工程,都需要專業協助,雖然我們居於協辦,但也體認任重道遠,真一寺全體董監事會一定會努力配合,讓真一寺能在民國115年完成修復。

斗六市長林聖爵也說,斗六真一寺修復工程對所有市民來說是非常好的消息,對斗六市整體文化古蹟、縣級文化古蹟文資保存工作更是邁進一大步,盼透過文化古蹟修復後,進一步帶動地方觀光人潮。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