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大陸官場擦鞋文化搬香港 官員赴京獲43宴席歡送

黃大仙民政專員黃智華獲地區人士連開43席歡送,被質疑有款待之嫌。(大紀元製圖)

【大紀元2023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報導)香港一名地區官員即將到北京大學進修,近日有傳媒揭露九龍社團聯會豪花約20萬為他舉行43圍餞別宴,引起社會各界嘩然。資深傳媒人吳志森批評事件反映中國大陸官場「擦鞋」文化已經完完整整地搬來香港,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涉事的地區官員是黃大仙區民政事務專員黃智華,他9月即將「上京深造」,8月24日獲親共社團筵開43席餞行,出席人士包括該區40名校長以及各界人士,人數超過500人。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24日表示,民政事務專員近兩年在社區的權力大增,地區團體或其領袖自然要賞臉,擔憂這種拍馬屁文化會在各區越演越烈,「上有上拍,下有下拍」。

25日晚上,黃智華透過民政事務總署Facebook專頁發出聲明,稱餞別晚宴引來關注,尤其是觀感上的問題,對事件表達歉意。

特首李家超27日在出席一個活動後見記者,主動回應事件,他稱接觸地區人士是地區官員的工作,地區人士「主動」舉辦歡送宴「感謝」官員的工作「本意是好」,但晚宴的規模引起外界負面觀感,需以此為鑑。他又聲稱出席活動與利益衝突沒有直接關係,若牽涉特別關係則需申報利益。

評論指官員如同「土皇帝」 諷司儀擦錯鞋

資深傳媒人吳志森在其YouTube頻道節目上評論事件時爆料,說黃智華如同「黃大仙土皇帝」,當晚收取了很多禮物,包括擺設、畫、相冊、心意卡、文具、書本等等。他分析,地區人士認為黃智華將來可能會升官,所以要提早跟他建立關係,「識於微時」,將來工作便會有「著數」,是延後利益的一種。他又指事件跟中國大陸的官場文化相近,就連學校校長都要爭相向地方第一把手「擦鞋」,因為「朝中有人好辦事」。

吳志森指出,這種社團吃喝浮誇風氣一直都有,只是這次由親建制報章揭發,公眾才注意到。他相信,出席餞別宴的人士肯定跟黃智華有直接的公務往來,質疑黃智華等人為何不避嫌,「是否有瓜田李下之嫌?」

至於有消息指餞別宴司儀一度曾叫喊黃智華日後「做局長、做司長,下一步就是行政長官」,吳志森認為司儀「擦錯鞋」害了黃智華,因為誰做特首不是由地區人士決定;吳笑言他們是否想「捧他為皇?」,直言做法犯中共官場大忌,僭越權力,黃的官運可能已經結束。

民政專員權力突增背後原因

無獨有偶,北區民政專員莊永桓則在7月19日,獲筵開至少30席歡送宴,隨後調往政府總部,出任勞工及福利局副秘書長。

查民政專員權力逐漸大增,除了以選舉主任身分,在近年負責DQ民主派人士外,他們亦在當局竄改區議會選舉制度後,獲賦予額外權力,包括擔任區議會主席,可謂操地區事務大權,並指導與監察「三會」成員在內所有區議員的工作。

根據政府網站介紹,民政事務專員是在地區的層面的政府代表,亦是地區民政事務處的主管,直接監督地區行政計劃在區內的運作。另外,在村代表、區議會或立法會選舉時,政府亦會分別委任民政事務專員,擔任當區的選舉主任。

根據消息,黃智華及莊永桓分別出席的兩場宴會,參與的除了現任與前任親政府的立法會議員,亦有與政府關係密切、由政府委任的當區「三會」成員。「三會」成員在來屆區議會中,與民政事務專員關係密切。

三會指「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的統稱,是港府在修改區議會選舉制度之後新增的界別,「三會」成員均由政府委任,當中不乏區議員、地區人士,絕大部分為建制派。

「三會」成員早前在當局強行改變區議會的選舉及組成後,年底會互選產生佔區議會席位40%的「地區委員會」界別區議員;另外有意參選直選議席的人士,亦要取得「三會」成員提名。

「完善選舉」後 民政事務專員控制區議會

另一方面,民政事務專員會在來屆出任區議會主席,指導區議會工作、制訂會議常規、委任區議會的委員會。區議會亦要就主席(即民政事務專員)指定的議題,主動收集市民意見。

被「改革」後的區議會,如果議員不履行主席(即民政事務專員)指派的工作,當局會在收到主席動議後,循「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調查,之後可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或停職。換言之,民政事務專員會指導與監察「三會」成員在內,所有區議員的工作。

此外,民政事務專員亦是18區「關愛隊」中,當區小隊的總指揮。專員亦領導「地區關愛隊評審及統籌小組」負責有關遴選工作。

政府早前指,民政事務專員擔任區議會主席,可確保地區事務進行諮詢的主導權在政府,亦可更好地統籌區議會、「三會」及「關愛隊」,產生協同效應,「更有效服務市民」云云。

選舉主任因政見取消候選人資格

民政事務專員因同時兼任選舉主任的關係,自2016年起,開始任意取消與政府意見相左的候選人參選資格。

2016年立法會選舉地方直選,政府的選舉管理委員會新增參選人要簽署確認書制度,聲明要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否則不得獲有效提名為候選人。

此後,身兼民政事務專員的選舉主任作為「把關人」,詢問多名非建制派參選人的政見,即使參選人已經簽署確認書,但仍然被選舉主任質疑主張香港獨立。

最後5名參選人被選舉主任審查政治背景後,被裁定提名無效,包括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香港民族黨的陳浩天、正義行動的陳國強、國民香港的中出羊子和保守黨的賴綺雯。這是香港歷史上,首次有人因政治背景被褫奪參選權。

隨後的2018年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中,時任港島區選舉主任鄧如欣,繼2016年DQ(取消資格)賴綺雯後,亦取消「香港眾志」的周庭的參選資格,理由是香港眾志主張「民主自決」。坊間因連番的DQ事件,謔稱相關的多名選舉主任為「DQ主任」。

黃智華2020年一舉DQ 4名參選人

到2020年的立法會選舉,DQ更變本加厲。政府一改過往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出任當區立法會地方直選的選舉主任的慣例,罕有安排民政事務專員跨區出任5個地方選區的選舉主任。香港島由黃大仙區民政事務專員(本來屬九龍東)出任,九龍東由九龍城區民政事務專員(本來屬九龍西)出任,九龍西由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本來屬香港島)出任,新界東由離島區民政事務專員(本來屬新界西)出任,新界西由沙田民政事務專員(本來屬新界東)出任。

上述事件的主角之一,正是捲入近日歡送宴風波的其中一名主角——黃大仙民政專員黃智華。他在2020年出任港島區選舉主任,一舉DQ香港眾志的袁嘉蔚、公民黨的鄭達鴻、熱血公民的鄭錦滿,及報稱獨立的梁晃維。

指多名候選人拒絕中共主權

黃智華當年發信予袁嘉蔚,問她的Instagram上有一張展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圖片,是否拒絕接受中國對香港特區行使主權,拒絕接受香港特區的法律地位。黃智華最後認為,袁明顯地不打算脫離她的政治立場,即推翻現有政府,或提倡香港從中國分離出去。

另外在發出予鄭達鴻的信中,黃問對方「是否仍有意繼續請求美國落實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相關制裁措施?」,及「有沒有意圖請求其它外國政府推動類似的法律?」鄭達鴻另外被問到有關國安法的立場, 指其爭取外國(如歐盟)的救生艇方案,「目的是否請求外國採取行動或措施,阻撓國安法通過和實施?」黃智華終裁定,鄭達鴻顯然打算濫用立法會法定的憲制角色及職權,作為達至他本人及其盟友的政治目的的手段,並不真確誠意地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區。

至於鄭錦滿則被黃問到,是否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香港主權、香港是否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與及他是否仍支持自己在2016年曾提出的「城邦論」等。即使鄭回應時,表明同意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但黃智華仍然裁定他並非真確地及誠意地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區,亦指鄭表現出拒絕及抗拒承認中國對香港特區行使主權的正當性,及香港特區作為中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的憲制地位。

梁晃維則遭黃智華質疑是否「要求外國制裁」、「反對國安法」、「否決財政預算案及其他政府議案」等。即使梁回覆無論如何都不支持「民主自決」、「民族自決」及「香港獨立」;但黃智華仍然認為,梁拒絕接受中國對香港行使主權,沒有意圖停止、真誠地放棄他將來從事尋求外國干預中國或香港的內部事務。

不滿民主派區議員 黃智華拉隊離開會議

2021年3月2日,黃大仙區議會召開會議,區議員劉珈汶座位上展示有關涉及《國安法》案件的標語。出席會議的黃大仙民政專員黃智華認為,為有關標語有可能涉及違反《基本法》中一國兩制的原則及《港區國安法》,所有政府部門人員需要離場,直至有關議員停止展示標語。

根據區議會的會議紀錄,當時政府部門代表離開會議室,劉珈汶移除相關標語後,政府部門代表就返回會議室。

不過,劉珈汶問黃智華什麼時候變成了律政司,並指專員是否做「陰騭嘢」(缺德)太多,以為自己是「上帝」。黃認為劉提到的「陰騭嘢」涉及人身攻擊,要求她澄清、撤回及道歉,方能繼續會議,否則政府部門代表只能再次離場。最後劉珈汶沒有撤回相關言論,政府部門代表離開會議室。當時區議會主席宣布休會待續,並另訂時間再續會議。

撥款資助「國安小老師」

黃智華任內,黃大仙區民政處「社區參與計劃」曾經撥款約16.6萬元,資助親共組織在黃大仙區,舉辦「愛在黃大仙 國安小老師」計劃。

該計劃早於去年12月啟動,20間小學各培訓18名小學生擔任「國安小老師」,合共360人。今年4月15日,正式於新蒲崗嘉諾撒小學舉辦分享會,共有11間幼稚園參與。每名「國安小老師」各向一名K2至K3幼稚園學生講述「國家安全」繪本故事。繪本包括《爸爸媽媽的懷抱》、《遊歷博覽館》及《童愛祖國》。@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