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焦點

強颱低壓遇超級藍月 高雄潮高創20年紀錄

高雄市旗津區8月31日已連續三天積淹水,旗津渡輪站附近最高積淹水深度約10公分。(讀者提供)

【大紀元2023年08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袁世鋼台灣台北報導)強颱蘇拉雖未登陸臺灣,但外圍環流造成海面水位上升,再加上適逢「超級藍月」引發天文大潮,高雄8月31日上午8時測得潮位為1.37公尺,創近20年來新高,臨海低窪地區、愛河沿岸道路都因海水倒灌而積淹水,趕上班的民眾只能冒險涉水通勤,險象環生。

高雄市水利局指出,水利局雖已提前於8月29日設置沙包封牆、預布抽水機,並於31日凌晨完成截流閘門安裝操作、啟動抽水機抽水,但因歷史大潮造成海水越過堤防,全市陸續有海水倒灌災情傳出,大多集中於沿海行政區(旗津、前鎮區、永安、彌陀)及愛河沿岸。

高雄潮位站8月31日上午8時測得近20年來新高的1.37公尺,造成旗津區道路積淹水。(讀者提供)

尤其在旗津區,已是連續第三天積淹水,旗津渡輪站附近最高積淹水深度約10公分,旗津派出所前積水更一度深及膝蓋,機車騎士行經時紛紛熄火牽車,也有不少機車拋錨,連當地居民都稱「前所未見」;此外,渡輪站前一家自行車出租行上午7時傳出火警,街道上白煙密布,消防人員研判是電動自行車電池燃燒所致,未釀人員傷亡。

高雄市旗津區8月31日上午道路積淹水。(讀者提供)

雖然各地道路積淹水情形在退潮後逐漸消退,但水利局表示,受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影響,全球海水位每年平均約上升0.33公分,而高雄每年上升約0.36公分,累積30年來已上升約11公分,屏東東港、台南安平等南部沿海地區也都因潮汐影響而有積淹水情形;水利局將嚴密記錄及監測積淹水時間、範圍,研議後續長期改善方案。

而針對旗津地區,水利局表示,後續將優先增加渡船頭(廟前路)、中洲里(上竹巷)等10處地勢低窪位置周邊堤岸高度0.5公尺,改善長度約1,270公尺;抽水設備部分,將改採沉水式抽水機,並設置抽水井,以提升抽水效率。另外,由海洋局辦理的大關路30巷堤岸整建工程,也會協調該局優先施作相關設施。◇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