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瑙魯和台灣斷交 美國警告中共承諾不可信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右)2024年月16日在媒體座談會表示,對於諾 魯(瑙魯)外交轉向的決定感到失望,美國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社會。(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攝 113年1月16日)

【大紀元2024年0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週一,太平洋小島國瑙魯宣布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週二(1月16日)表示,瑙魯決定與台灣斷交是「不幸的」,同時警告瑙魯,北京的承诺往往不會兑现。

台灣政府稱瑙魯此舉很明顯是北京在台灣大選後的惡意行為,並指責中共目的是向台灣施壓。台灣還重申了走向世界的意願。

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的AIT主席羅森伯格在台北對記者表示:「我們鼓勵所有國家與台灣接觸。」

中共往往不兌現承諾 聯合國決議被歪曲

「雖然瑙魯政府此舉是一項主權決定,但仍然令人失望。」她說。

羅森伯格補充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經常做出承諾,來換取外交關係,但最終未能兌現(承諾)。」

不同尋常的是,瑙魯在和台灣斷交的聲明中提到1971年通過的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並以此作為斷交理由,北京政府在該決議中取代了台灣在聯合國的席位。

羅森伯格表示,聯合國決議被錯誤援引。

她說:「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沒有對台灣的地位作出決定,不排除其他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也不排除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系統。」

「令人失望的是,有關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歪曲敘述,從而作為向台灣施壓、限制台灣在國際舞台發言權,以及限制台灣外交關係的工具。」她說。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週一在台灣訪問期間發表評論,確認在台灣大選後,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

美中角力 美將加強和太平洋島國聯繫

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如預期贏得台灣總統選舉,並將於5月20日就職。中共一直不喜賴清德,稱賴清德是分離主義者。

瑙魯政府週一表示,正在尋求與北京全面恢復外交關係,並與台灣斷絕關係。

瑙魯是一個偏遠的太平洋小島國家,也是中共為建立區域主導地位積極拉攏的眾多太平洋島國之一。太平洋地区已成为美中角力之地。美國传统上将太平洋地區视为自己的后院,而中共则将台湾外交盟友作为拉攏目标。

台灣目前還剩下12個邦交國,包括斯威士蘭、危地馬拉、馬紹爾群島、帕勞和巴拉圭等。

羅森伯格表示,預計美國將繼續努力加強和擴大與太平洋島國的接觸。

中央社報導,台灣外交部週二表示,正在友邦訪問的外交部長吳釗燮與友邦聖文森總理龔薩福(Ralph Gonsalves)視訊通話,龔薩福重申台聖邦誼友好穩固,並將持續加強合作。

「無法動搖台灣人民走向世界的意願」

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在週一的媒體吹風會上表示,北京特意選擇大選後敏感時機拉攏瑙魯,相當於是「對民主的公然攻擊」,因為大選後許多國家祝賀台灣投票順利進行。

「台灣沒有屈服於壓力。我們選出了我們想選的人。這對它們(中共)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他補充道。

田中光說,中共向擁有12,500人口的瑙魯提供資金數額,遠超台灣向瑙魯提供的數額。「這再次證明中國(中共)正在盡其所能——用金錢外交——來壓制我們。」他說。

一名了解此事情況的台灣高級官員對路透社表示,北京每年向瑙魯提供1億美元。這名官員因無權接受媒體採訪而要求匿名。

台灣總統府表示,北京此舉是在打壓台灣的外交空間,但無法動搖台灣人民走向世界的意願,也無法改變兩岸互不隸屬的事實。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