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屏

蔡爾容一甲子紙塑神像工藝展 北港文化中心展出

蔡爾容與妻子卜雅菡共同鑽研已失傳百年的「脫胎換骨法」紙塑神像(廖素貞/大紀元)

【大紀元2024年0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以「紙塑臉譜」與「紙塑神像」聞名海內外的 北港在地工藝家蔡爾容,即日起至3/6日止,於北港文化中心一樓舉辦「蔡爾容一甲子紙塑工藝展」,展出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陣頭(包含報馬仔、八家將、官將首、媽祖鑾駕)及封神演義的人物故事,約50尊神像及紙塑臉譜等作品。

這次展出的八家將,是參照北港「振玄堂」八家將的臉譜,也結合朝天宮的媽祖出巡陣頭,各神尊活靈活現,姿態百千,非常值得細細觀賞,另一部分以「封神榜」的故事人物為主,作品包含:龍鬚虎、姜子牙騎四不像、武財神趙元帥趙公明、四大天王(魔家四將)四合一及東獄大帝黃飛虎騎五色神牛、五路財神爺、文財神比干等創作藝術品,令人目不暇給,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來參觀有筋骨皮肉如真人一般的紙塑神像!

「蔡爾容一甲子紙塑工藝展」,17日在北港文中心,展出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陣頭(包含報馬仔、八家將、官將首、媽祖鑾駕)陣容龐大(廖素貞/大紀元)
這次也展出精緻的文創臉譜商品。(廖素貞/大紀元)

紙製神像源自於東漢後期,但一千多年來,這項古老工藝品每每在廟會慶典中被焚毀殆盡,技藝的傳承與作品的保存十分不易。蔡爾容的父親便是台灣碩果僅存建醮神明紙塑臉譜的工藝師。原本從事化工的蔡爾容,民國83(1994)年因父親中風、母親罹癌,毅然捨棄高薪回到北港老家,傳承父親辛苦半輩子的紙塑神像工藝,與妻子卜雅菡共同鑽研已失傳百年的「脫胎換骨法」紙塑神像,採用現存最接近蔡倫所造的竹製手抄紙(竹子紙)為基本材料,並以最原始天然的「糊」為黏著劑,以天然的進口顏料來彩繪,經塑形、陰乾、修剪、整形、上彩、造型、組裝等數十道純手工製作紙塑臉譜,且還原失傳百年的「脫胎換骨法」紙塑神像,不僅是兩岸三地,也是全世界唯一專精此技法之人。

什家將(廖素貞/大紀元)
姜太公騎四不像(廖素貞/大紀元)

蔡爾容說,台灣早期的紙塑神像都來自大陸,但在台灣了解這個行業的人並不多,為了找回老祖宗流傳千年的紙神像技藝,他光找資料就找了8年,看了200多本書,還從大陸古代壁畫及出土的神像拍了二萬多張的照片回來參考,因此他製作的神尊,除了年代的考究,面部神情、身體動作,到裝飾、衣著、道具,都是經過仔細考究。他說,製作神像不是個人創作,必須依據神明的真實面貌來做,這是對神明的敬重。

武財神趙元帥趙公明(廖素貞/大紀元)
「封神榜」的故事人物,申公豹乘著八條龍的戰車!氣勢凌人(廖素貞/大紀元)

 

蔡爾容說,紙塑神像工序非常繁瑣耗時,這次參展的作品,他們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光是一條小龍,要三個人花三天的時間才完成,因為每一片鱗片都是用純手工捏塑的,而臉譜一般建醮祭祀用的只要黏五層,因為要火化,而廟裡供俸的要13層。做好的神像摸起來很硬,但事實上在做的過程,它比衛生紙還軟,你搓不結實會裂開,搓得太用力就會破掉,所以光學這個神像初胚就要學一年,因此很多大學生來學三天就跑掉了!

「封神榜」的故事人物(廖素貞/大紀元)

另外,用竹紙做的神像不怕蛀蟲,可以保存百年不朽!中國目前還保存一尊明朝紙塑神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而紙神像也最容易入神,這是一般法師、道士在分靈時公認的!因此早期民間才會流傳一句:「一紙二土三木四金」。

非常珍惜傳統文化的蔡爾容說,他鑽研的這項瀕臨消失的紙塑神像傳統技藝,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大陸,都以高價向他挖腳,希望他去設廠投資,但都被他拒絕了,再苦他也要把這傳統工藝留在台灣!他說:中國在歷史上已經失去許多好東西,只要看到錢就把 好東西往外移,那我們還剩下什麼?他還堅持不用合成膠水做紙神像,學化工的他說,「因為使用合成膠水,7、8年後神像的紙會失去黏性就會變形,神像在祭典火化時還會產生戴奧辛!」這是誰也不樂見的事。

責任編輯: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