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港增社區券及院舍券 團體指名額仍是杯水車薪

【大紀元2024年0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澤宇、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財政預算案》中宣布「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社區券)將增至1萬1千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院舍券)今年第二季增至5千張,但有團體認為仍是杯水車薪。

「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表示,雖然政府提出增加「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社區券)名額至11,000張,但是在政府持續增加社區券的資源同時,傳統資助社區照顧服務的輪候人數卻持續增加,認為反映長者寧願輪候資助社區照顧服務,也不願意參與社區券計劃。

關顧聯批評社區券的安排及服務質素對忽視長者的真實需要,加上社區券奉行「錢跟人走」原則,即透過共同付款機制,就申請人士與同住家人的入息進行審查,以此決定政府資助程度。大聯盟指出,家人未必將其入息用於長者身上,故有關做法對長者並不公平。

他們促請政府檢討社區券,容許長者以個人入息作審查以便申請,又建議當局投撥資源於傳統社區照顧服務,而非一昧依靠市場化服務解決長者需要。

關顧聯又表示,樂見政府增加殘疾人士日間康復、住宿照顧及暫顧服務名額至36,400個,但認為這個數字相對與本港逾50萬殘疾人士人口相比仍是杯水車薪,促其政府正視殘疾人士社區照顧服務上的不足,除增加名額外,亦需考慮其它配套的安排,劃一服務收費及申請門檻,並設立個案管理制度以跟進殘疾人士的服務情況和需要。關顧聯又建議當局設立恆常復康用品津貼,提高傷殘津貼金額並降低各項復康人士津貼的申請門檻。

另外,嶺大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認為,政府共投入資源於社區照顧券及院舍券,對服務使用者有益。政府應監管提供服務的牟利團體,確保增加的資助可提高照顧服務的質與量,使用者在照顧市場上可享有真正的議價能力及選擇。

民主黨周曉嵐則認為,現時香港人口老化和院舍服務不足問題嚴重,單靠推出院舍券和照顧券並不足夠,他批評今次預算案沒有回應要求增加照顧者支援服務和津貼等訴求。◇

責任編輯: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