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新聞(卑詩)

用ChatGPT撰寫虛假判例 溫哥華華裔律師受罰

ChatGPT網站明示,輸出的信息可能不准確,並強調使用ChatGPT不能替代專業建議。(Shutterstock)

【大紀元2024年0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君成加拿大溫哥華綜合報導)如果這些案例是真實的,與前妻對簿公堂的陳偉(音譯,Wei Chen)可能會勝訴,如願帶上三個孩子回中國了。

但這位富有的中國籍商人沒有請對律師。在卑詩省Westside Family Law執業的律師軻翀(Chong Ke),不僅沒有幫當事人打贏官司,還讓自己成了被告。

因引用ChatGPT造出來的二個虛假案例,2月23日,卑詩省最高法院法官馬蘇哈拉(David Masuhara)判決律師軻承擔訟費。

「生成式人工智能仍然不能替代司法體系要求律師具備的專業知識。」法官重申。

案件緣起

據法庭文件顯示,陳偉的淨資產估計在7,000萬到9,000萬之間,他主要在中國工作。前妻張妮娜(Nina Zhang)帶著三個孩子,住在西溫的一棟價值840萬的別墅中。三個孩子美國出生,來加拿大前張和孩子生活在上海,是中國國籍。

兩人婚姻多年不合,於2020年分居。陳未能履行和解協議中規定的財務承諾,而他要求與孩子團聚的申請也沒有進展。

2023年12月5日,陳委託律師軻向法院遞交申請,要求獲得與孩子們團聚的「短暫許可」。正是在這份申請中,ChatGPT幫了倒忙。

短暫許可被拒絕。法院算出陳偉的年收入為100萬,頒佈法庭令,要求他每月向張妮娜支付1萬6的子女撫養費。

ChatGPT造判例:子虛烏有

律師軻在為當事人申請短暫(團聚)許可過程中,引用了這樣兩個「成功判例」:一個是「母親帶著7歲的孩子去印度六週」,另一個是「母親帶著9歲的孩子去中國探望父母和朋友四週」。

當張妮娜的律師要求獲得案例副本時,發現通過引文識別碼根本找不到,於是問題暴露。

法官馬蘇哈拉說:「這些判例是擺在我面前的爭議焦點,因為它們根本不存在。」

律師軻寫了一封道歉信,承認案例是偽造的。她說:「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參考了ChatGTP建議的兩個案例,而沒有驗證信息來源。」

「我審查了相關的職業操守,並反思了我的行為。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我沒有意圖誤導對方律師或法庭,並對我犯下的錯誤真誠道歉。」軻寫寫道。

無心之過亦令人擔憂

張妮娜的律師麥克林(L.MacLean,K.C)對律師軻提出質疑。他反問:一個律師怎麼可能不查閱對於申請至關重要的判例?或不了解ChatGPT風險?尤其還有律師協會的指導,以及紐約發生的案例。

麥克林要求判罰律師軻支付「特別(訴訟)成本」。但法官馬蘇哈拉認為,這僅在「對司法系統嚴重濫用……或故意的不誠實或惡意行為……」發生時才適用。僅僅「錯誤、判斷錯誤甚至疏忽」並不足以支持該命令。

不過,法官仍判軻支付訴訟費,並要求「如果提交給法庭的任何材料中包含從ChatGPT或從其他人工智能中生成的案例或摘要,她應立即告知對方當事人和法庭。」

此事件似乎屬加拿大法庭首次出現「ChatGPT虛造判例」。去年,紐約曼哈頓的一名律師因提交了一份含有ChatGPT造假內容的辯護狀,不得不向聯邦法官求情,此事成為美國頭條新聞。

該案發生後,卑詩省律師協會警告說,「法庭訴訟中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材料的情況越來越多」。「提醒律師們,確保提交給法庭的材料準確無誤仍是你們的道德義務。」◇

責任編輯: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