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宮殿陵寢

文化旅遊:楊貴妃墓

【大紀元訊】楊貴妃墓,位於興平縣西12.5公里的馬坡。

楊貴妃,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陽市)人,後遷至蒲州永樂縣(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環。其父楊玄湖。玉環早年喪母,其叔父將其養九她通曉音律,能歌善舞,原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子壽王李瑁妃。公元736年屆惠妃死。唐玄宗將其召入宮中,為女官。在初次見玄宗時穿道士服。故號太真。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封為貴妃,受到玄宗寵愛,父、兄、姐妹皆因之顯貴。堂兄楊國忠被封為宰相,操縱朝政,勢傾天下,使唐政府國勢漸微,天寶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陷洛陽,破潼關,京師震動。玄宗帶楊貴妃逃往四川。途經馬坡,以右彪武軍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隨軍將士,以楊貴妃和楊國忠倡亂誤國,憤而殺死楊國忠,逼玄宗將楊貴妃縊死。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對這一事件有生動細緻的描寫:「九重城翩煙塵生,干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楊貴妃死後即葬於馬坡。

據文獻記載,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王朝軍隊收復長安,玄宗回來,曾密令人將楊貴妃遷葬。因此該墓究竟是原來的墓還是遷葬後的墓,或者是楊貴妃的衣冠塚,尚無確征。

現在的貴妃墓為一半坡上的小陵園,大門頂額橫書「楊氏貴妃之墓」園內正面一座三間的仿古式獻殿,過獻殿即是墓塚,高3米,封土四周砌以青磚。傳說婦女用貴妃墓上的土搽臉,可去掉臉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細膩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稱為「貴妃粉」,遠近婦女爭相以土搽臉,連外地遊人也要帶包墓上回去,於是墓堆越來越小,守墓人不斷給墓堆添上,但不久又被人取光。為了保護墳墓,只好用青磚將其包砌。這樣,人們就再也無法從墓上取上了。墓前有一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遊人至此讀詠周圍迴廊上的古人詩作,可以明史,可以抒懷,當別有一番情趣。

──轉自《世界旅遊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