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

明代雕刻藝人

【大紀元訊】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擁有璀璨的文化,中國民間也流傳著許多傳統工藝,木雕、牙雕、角雕,竹雕就是其中的幾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工藝。木雕工藝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雕刻用材,而竹子挺拔結實,色澤美麗,且質地堅韌,是很好的雕刻用材。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木雕工藝已有發展,到明清時期,雕刻藝術得到了高度發展,民間雕刻名家輩出,許多精美的雕刻作品也應運而生。下面就是幾位民間雕刻名藝人。

  

王毅

  

字叔遠,萬歷,天啟年間(公元1573—1627年)虞山(今江蘇省常熟市)人。他可以在一寸大小的木上,雕刻精細的宮室器皿人物及鳥獸木石,無不隨勢象形,各具情態。至於他精彫的核舟,尤為擅長,所刻多東坡泛赤壁的故事。核舟全長八分多,刻得船艙寬敞,上面覆蓋箸篷,兩旁各有可以開閉的小窗四扇,開窗可以看到兩旁的雕欄,關閉後可以看到右面窗上所刻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和左面窗上刻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小字,上面還有石青糝嵌。船的底面稍平,上雕款「天啟壬戍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紋足,勾畫清楚,字黑色;下有篆文印章一枚,文刻「初平山人」四字,填紅色。

  

丘山

  

明末雕刻藝人。常州人。精工雕刻,所制的胡桃核墜,雕有人物、山水、樹木,毫髮畢具。往往雕有漁家樂、東坡游赤壁、百花籃等題材。他曾雕「夜半燒燈照海棠」、「春色先歸十二樓」等詩句故事,雕得窗閣玲瓏,疏枝密樹,掩映各極其態,很為精巧。別人雖也有倣傚他的雕刻,但不及他雕的雅緻而無斧鑿痕。這些精彫細刻的核桃,大小不超過一寸,卻雕得令人入目迷離,歎為奇絕。

  

孔謀

  

明代福建連江縣的木雕名藝人。他能利用樹根疤塊的凹凸、彎曲等自然形態,相形施工,刻成人物、飛禽、走獸等形狀的木雕,古拙可愛,富有裝飾趣味。

(資料來源: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