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中國最早的陶器起源與史前人類吃螺螄有關

【大紀元12月2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中國學者研究廣西桂林甑皮巖遺址後提出,這處遺址出土的原始陶片與史前人類食用螺螄的飲食習慣有關。

新華社報導,甑皮巖遺址是嶺南眾多新石器洞穴遺址之一,代表當地七千年至一萬兩千年前的土著文化。科學家在當地發現的陶片,是目前中國已知最原始的陶片,有一萬兩千年的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者傅憲國說,嶺南人類很早就懂得用火烤熟獵物,既而開始捏製陶器煮食螺螄等食物,當時稻作文化還沒有傳入嶺南地區,他們食用大量芋類野生植物、鹿和野豬等野生動物,洞穴內各地層內殘留著大量螺螄殼,這些螺類只有在被煮熟後,才易殼肉分離,現場証據表明,陶片出現的時間與螺殼的大量出現幾乎同步。

在廣西桂林甑皮巖遺址的各地層中,分佈著密密麻麻的螺螄殼。傅憲國說,當時的螺螄比現在的大很多,直徑約在三至五公分之間。數億年前的桂林地區曾被覆蓋在海水之下,水線下降後,留下了密布的江湖,盛產各類螺螄和魚。傅憲國說,那個時期出現的陶器多是淺半球形,敞口較大,這些都是用於做飯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