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世界

無產階級“物理學家”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9日訊】何祚庥的經歷非常丰富,但絕無跌宕,原因是一貫積極与党組織保持一致。他在北京清華大學讀書時就追求進步,光榮地成為党支部書記。由于鼓吹“自然科學的階級性”,得到中宣部科學處于光遠處長的賞識,1951畢業后即被選入中共中央宣傳部任職,他和龔育之便成為于光遠麾下的兩員大將。何祚庥上任后就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大旗,在自然科學的几乎所有領域里縱橫馳騁,風雷激蕩,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60年代,何祚庥光榮地參加了我國氫彈的理論研究工作,在一個課題組里充任党總支委員。這在何祚庥的履歷中成為光輝的篇章,以致他本人常自詡為“氫彈理論的開創者之一”。

在“文革”期間,何祚庥號稱他發現了“新粒子”,要把它們獻給党,故取名為“無子”(意為無產階級之子)﹑“毛子”(意為毛澤東思想之子)﹑和“前子”(意為前進之子)。這段“佳話”至今仍在國內外高能物理學界流傳,只不過“謙虛”的何祚庥不肯再提。

但時代變了,那种以革命口號代替科學,用謊言欺騙和麻醉人民,用革命理論指導科學研究的做法漸漸過時了。

90年代引進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机項目,使中國物理學界初嘗甜頭。雖然對于實際的科學研究還沒有產生任何效益,但是由于這個項目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蓋了辦公樓和宿舍樓,解決了住房問題。于是,何祚庥開始大力倡導一個稱為t-C Factory的項目。美國人曾投資這一項目未果。何祚庥為了讓單位和自己富起來,極力鼓動立項。為了引進這個項目,中國撥付了500万人民幣的預研經費。物理學家一班人乘机遨游美國,一時好不風光。

當時天津大學的崔君達教授從理論上對夸克的存在提出了疑義,結果卻引發了中國物理學史的一場大規模的意識形態運動。1996年,何祚庥作為核心人物組織党的理論工作者和文學家加盟,動員了《科技日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一大批媒體參戰,對崔君達先生進行打壓和圍剿。然而,這場大戰的結果有些出乎意外,勢力強大的何祚庥軍團并沒有取胜。1996年中央最高層招回楊振寧、丁肇中進行諮詢,經過慎重和廣泛的諮詢研究論證後決定:t-C Factory項目不予立項。

這時文化大革命已經過去整整20年,何祚庥僅僅因為懂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自然辯證法就可以勇攀物理學的高峰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复返了。雖然十分怀念那個火紅的年代,恨不得時光倒流,但何祚庥也意識到,時代變了,搞偽科學已經沒有出路了。他告誡自己﹕我的特長在于搞意識形態的斗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興風作浪,渾水摸魚,舍我其誰﹖

無論政治形勢如何風云變幻,何祚庥總是跟得很緊。在文革前、文革中、還是文革后,何祚庥都很吃香。這种平衡術,當今世界上又有几人能夠比擬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