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地方通報浮濫可能病例僅0.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據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統計,可能病例昨天新增二十二例,累計達到五百七十例;死亡病例增加十二例,為七十二例;通報病例增加八十例,達到二千一百九十三例;疑似病例增加二十例,為一千零六十二例。 衛生署長陳建仁解釋,昨天增加的二十二例中,有三例是新通報個案,十九例是舊案;新增的十二例死亡病例,多屬高年齡層,同樣也都是舊案。從流行曲線來看,五月中旬以後,可能病例數已經開始下降。

  陳建仁說,民眾對於通報、疑似與可能病例,經常混淆不清,也造成無謂的恐慌,因此衛生署與衛生局前天開會決議,未來疫情由中央統一發佈,並且不再詳細描述通報與疑似病例,僅說明可能與死亡病例。至於地方政府則可針對防疫措施及民眾衛教等事項,透過記者會對外加強宣導。

  以昨天全國通報的一百三十八例而言,陳建仁指出,喉嚨拭子的反轉錄聚合連鎖反應(RT-PCR)呈陽性反應只有一例,等於僅有千分之七,因此從通報病例變成可能病例,比率其實很低。

  有鑑於台北市政府前天以通報病例高達五十二例,來說明台北市的疫情仍在高原期,陳建仁頗不以為然。他強調,通報病例不等於可能病例,以通報病例來做為疫情的參考標準,並不太適合,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如此發佈疫情。

  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召集人李明亮也表示,由於最近其他的肺炎也流行,讓人誤以為SARS又重新再現,而其他肺炎、呼吸道疾病,與SARS的病症很類似,醫院見到病患症狀類似就通報,才造成病例增加。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副召集人李明亮昨天解釋,他日前所說的大家「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並非意味可以「解除警報」,民眾切勿就此鬆懈,每天仍須固定量體溫、勤洗手,非必要應避免到公共場所,搭公車、捷運時還是要戴口罩。

  由於李明亮的「民眾可恢復正常的生活」一席談話,有人批評是「安撫」作用,他昨天特地提出澄清。

  李明亮說,SARS疫情讓台灣受傷很深,造成經濟、失業等問題,因此他認為,現在應該要回歸正常,開會、出遊、工作等都可恢復往常的作息,但這並不表示解除警報,每天仍須量體溫、勤洗手,該預防的還是要預防。

  衛生署長陳建仁也呼應李明亮的說法,他強調,SARS疫情帶來的意義,就是要我們過一個平安、平靜、平凡的生活,並且提醒大家注意家庭的價值,發揮社會互助的精神,讓社會有個新的國民道德觀。

  雖然李明亮表示台灣的疫情趨穩,但昨天他卻表示,台灣應該是有社區感染,因為在WHO的定義中,只要無法追蹤接觸史的病例,就屬社區感染。

  陳建仁進一步解釋,台灣目前追蹤不到接觸史者還有三十個病例,約佔五%,而北京是超過八成、香港九%、新加坡二%,他認為主要是醫護人員沒有認真的詢問就醫史,同時病患也沒有努力回想所致。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